越秀区残联推出全新助残服务,让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越秀区残联推出全新助残服务,让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近日,广州市越秀区残联推出全新助残服务,包括“越同行”共享轮椅项目和“爱同行”爱心专线,旨在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出行便利。这些服务的推出,不仅体现了越秀区残联对残障人士需求的重视,也进一步推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发展。
公共交通:让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在公共交通方面,越秀区残联积极推动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的无障碍改造。以地铁为例,各站点均配备了无障碍电梯和升降平台,工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熟练地帮助轮椅使用者上下车。此外,广州地铁还开发了“广州交通·行讯通”App,轮椅使用者可以通过该App查询无障碍公交车的到站信息,提前做好出行准备。
方坚泽是广东省无障碍促进会的无障碍督导员,他每天需要乘坐地铁往返单位和家中。据他介绍,广州地铁工作人员的专业性非常高,能够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帮助像他这样的乘客。他说:“广州地铁的服务是很值得表扬的,特别是从人文服务角度,工作人员待人很热忱,表现得非常好。”
公共设施:打造无障碍的城市环境
除了公共交通,越秀区残联还积极推动各类公共设施的无障碍改造。例如,在花城汇与珠江新城地铁站D口的连接处,原本有一段1.8米高的阶梯,轮椅使用者无法通行。经过方坚泽的积极反馈和推动,在残联等各方支持下,这段阶梯被改造成了适合轮椅使用的坡道。不仅如此,商场内部的无障碍标识、无障碍厕所也进行了优化,整体无障碍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东风路作为广州重要的主干道,两侧过街天桥众多。2021年,东风东路的两座天桥加装了无障碍电梯,但由于“门打不开,操作不方便”而被街坊们吐槽。方坚泽作为无障碍督导员,积极反馈这些问题。在各方努力下,无障碍电梯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如今,广州市内许多天桥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都在持续改进中。
文化服务:让知识触手可及
在文化服务方面,越秀区残联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广州图书馆新设置的室内视障导引线,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这条导引线由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带来,是国家无障碍展示馆实验成果的首次应用。低视力视障读者张文东表示:“这条新线的颗粒感很强,感觉很清晰。”轮椅使用者方坚泽也对比体验了原来的盲道和新导引线,认为新导引线“紧贴地面,让人很有安全感”。
更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图书馆在北一楼视障人士服务区专门设置了全国第一个无障碍文化图书专架,供读者借阅。这一举措不仅方便了视障人士获取知识,也体现了社会对残障人士文化需求的关注和尊重。
未来展望:让城市更加包容
尽管越秀区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部分无障碍公交车的司机对设施使用不够熟悉,一些新建的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够合理。方坚泽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培训,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熟练使用无障碍设施。同时,设计无障碍设施时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确保安全性和便利性。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和残障人士共同努力。越秀区残联推出的全新助残服务,无疑为这一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广州的无障碍环境能够更加完善,让每一位市民都能享受到出行和生活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