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员工解雇典型案例:上班玩手机被开除获法院支持
2022员工解雇典型案例:上班玩手机被开除获法院支持
最近,一名员工因上班时间玩手机被公司开除,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这名员工所在的公司在《员工手册》中明确规定了上班时间禁止使用手机的具体违规行为,且该员工入职时已签字确认。最终,法院判决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合法,无需支付赔偿金。这起案件提醒我们,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关乎生产安全的关键岗位。
案例回顾:员工因玩手机被开除
2019年4月,朱某与某科技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在该公司从事厨师工作。合同明确约定,劳动者若违反厂规厂纪,经谈话或调整岗位仍不改正的,用人单位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2021年12月,朱某因工作时间玩手机被罚款50元,并被告知若有再犯将从重处罚。2022年8月7日,朱某再次在食堂备餐区玩手机,公司与其谈话时,朱某不仅拒不承认,态度还十分恶劣。公司决定对其处以100元罚款并调整到保安岗位,但朱某拒绝在相关文件上签名。8月10日,朱某到保安岗上班时,又被发现多次玩手机。公司遂以朱某多次违反规章制度且态度恶劣为由,决定予以开除。
朱某随后申请劳动仲裁,并诉至法院,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34300元。一审审理中,朱某的4名同事出庭作证,证实其工作时间玩手机、约谈时态度恶劣且拒绝改正的事实。法院经审理认为,朱某的行为已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公司在采取多种管理措施无效后作出的开除决定,符合劳动合同约定且不违反法律规定,因此驳回了朱某关于赔偿金的诉讼请求。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法律依据:规章制度与解除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定为用人单位处理类似情况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用人单位在行使这一权利时,必须确保其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和解除程序的合规性。
规章制度的合法性要求
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 合法性: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 民主程序: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应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 公示告知:规章制度应当向全体职工公示或告知。
如果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不仅没有约束力,还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例如,根据[[3]],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存在五大法律风险,包括法律不认可、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等。
劳动合同解除程序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遵循法定程序:
-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员工的违纪行为,如监控记录、证人证言等。
- 程序合规: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应通知工会并听取意见,同时书面告知员工解雇理由。
- 经济补偿:除因劳动者严重违纪等情形外,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一般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合理性和人性化管理
虽然法律赋予了用人单位一定的管理权,但企业在执行规章制度时也应考虑合理性与人性化。例如,在[[1]]中提到的案例中,付某作为安全岗位组长,其玩手机的行为可能对生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公司对其行为采取了较为严厉的处罚措施。然而,对于一些非关键岗位的员工,企业可以考虑设置梯度性的处罚措施,如警告、严重警告等,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
此外,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岗位特性、职责要求以及违纪行为对工作的影响。对于一些偶尔的、轻微的违规行为,可以通过提醒、谈话等方式进行处理,而非直接解除劳动合同。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符合法律规定,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总之,员工因上班玩手机被开除是否合法,关键在于企业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和解除程序的合规性。企业在行使管理权时,既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又要兼顾合理性和人性化,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