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村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千年古村展新颜
海晏村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千年古村展新颜
近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文物局发布《关于公布昆明市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晏村等5个镇(村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街)的通报》,昆明市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晏村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
海晏村,这个位于滇池东岸的小渔村,得名于古语“河清海晏”,象征着太平盛世的美好寓意。村落依山傍水,西临滇池,南靠梅家山,东有梁王山,北与主城区隔海相望,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海晏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取唐代郑锡《日中有王子赋》中的“河清海晏,时和岁丰”之意,改名为海晏村,寓意国泰民安。村内保存了大量的传统民居建筑,如土坯墙、青瓦房、古井、拴马石、七十二道门老宅等,见证着村落往日的繁荣。此外,海晏村还有石龙寺、七十二道门、萧大中故居等多处历史文物古迹,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
石龙寺是海晏村的重要历史建筑之一,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香火鼎盛。据传,石龙寺始建于明代,历经数百年沧桑。寺内建筑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每年的观音诞辰日,村民们都会聚集在石龙寺前,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萧大中故居是海晏村另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萧大中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文人,曾任云南提学使。他的故居是一座典型的云南四合院建筑,青砖黛瓦,雕花门窗,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走进故居,仿佛能感受到昔日文人墨客的风雅生活。如今,萧大中故居已成为海晏村的文化地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近年来,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海晏村人居环境的提升,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逐渐成为昆明周边的网红打卡地。村民们过去以打鱼和种田为生,现在则投身于滇池生态文明和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民宿、美食、咖啡、艺术创作空间等新型业态的兴起,不仅赋予了闲置老屋新的价值,也让村民们有了更多发展出路。
海晏村的成功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不仅是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文物局要求,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把历史文化保护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这为海晏村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滇池沿岸的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海晏村正积极融入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整体规划中。度假区以“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建设为目标,通过实施“八大行动”,推进滇池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海晏村在这一过程中,将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优势,打造成为展现滇池沿岸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的重要窗口。
海晏村的成功入选,不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未来,海晏村将继续坚持保护与发展的平衡,让这座承载着数百年历史记忆的古村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