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人均存款排行揭晓:北京居首,上海次之,广州第七
中国城市人均存款排行揭晓:北京居首,上海次之,广州第七
自2010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迅猛。这种繁荣不仅反映在逐年上升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上,还显现在全国范围内各大城市居民存款的持续增加中。
我们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不应仅仅是GDP总量,因为这只能显示城市的整体经济力量,而不是居民的财富水平。因此,一个更直接的衡量居民富裕程度的指标是城市人均存款。人均存款的增多,意味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根据2023年的统计数据,中国各大城市中,被称为“东方明珠”的上海的人均存款位居第二,广东省会广州位列第七,而首都北京以明显的优势高居榜首。
北京:以绝对优势领跑
北京的人均存款显著领先,轻松占据第一位置。北京,这个历史悠久的都城,不仅是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心脏地带,也是文化、教育及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作为国家核心,北京集聚了众多资源与人才,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这座城市的经济繁荣。在2023年全国城市GDP排名中,北京的经济总量达到了4.37万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5.2%,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
北京的经济实力不仅来自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得益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从中关村的科技企业群到金融街的金融机构,从798艺术区的创意到国贸的商务活动,这些都是北京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正是这些因素,使得北京居民的人均存款在经济增长的推动下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因此得到提升。2023年,北京居民的人均存款高达30.1万元,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如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其他经济强市,居民人均存款高出第二名上海5万元以上,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人均存款超过30万元的城市。
上海:金融中心的亮眼表现
上海在GDP总量上领先,其人均存款却略低于北京。上海,这个被誉为“东方明珠”的城市,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其声誉在全球也颇具盛名。
因此,上海的经济一直非常繁荣,在2023年的全国城市GDP排名中,上海以4.72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居首,增速达到了5.0%,比第二名的北京高出近4000亿元。尽管上海在GDP总量上位居前列,但其人均存款略低于北京,2023年上海居民的人均存款为24.3万元。这并不表示上海居民的生活水平低于北京,因为影响人均存款的还有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
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差异也是造成人均存款差异的原因之一,北京2022年的常住人口约为2184万,而上海的人口更多,达到了2475万。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现代的上海无疑是国内外资本和人才的汇集地。无论是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张江的科技园区,还是外滩的金融街和新天地的时尚商圈,这些都是上海繁荣的象征。
在经济繁荣的背景下,上海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并与国际接轨。从国际品牌到本土设计,从高端餐饮到特色小吃,上海居民可以随时享受到丰富多样的消费体验。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未来上海无论在GDP总量还是人均存款方面都将长期保持前列位置。
广州:人口大市的经济实力
广州排名第七,而其他城市各有所长。作为中国的第一大经济省份,广东省的GDP总量已经连续35年居于全国首位。2023年,广东省的GDP达到了13.5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作为省会,广州的经济自然不容忽视,2023年广州的GDP总量达到3.03万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
然而,由于广州的人口规模庞大,其2022年的常住人口达到了1873万,因此其人均存款仅为16万元,排在南京之后,位于全国第七。
随着广州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未来广州的人均存款水平预计将持续增长,在全国城市中的排名有望提升。
其他城市的亮眼表现
除了上述城市外,中国还有24座城市的人均存款超过14万元,而在全国人均存款前十的城市中,其他城市的表现也十分出色。例如,被称为“互联网经济圣地”的杭州,其2023年人均存款为18.9万元,排名第三,而天津和南京分别以16.29万元和16.28万元的成绩排在第五和第六,甚至超过了广州和深圳。
最让人意外的是,位于内陆的鄂尔多斯市,其居民人均存款竟然高达18.9万元,排在全国第四。这一数据表明,在全国人均存款的十强榜单中,确实隐藏着不少强者。
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为此感到自豪,人均存款的高低不仅反映了国民的生活水平,还显示了我们的经济实力。希望在未来,中国人均存款超过14万元的城市会越来越多,大家都能享有更加富裕安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