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灯艺术的百年传奇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灯艺术的百年传奇
2024年1月的一个寒冷夜晚,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内,一座名为《鱼波龙年》的冰雕作品前围满了游客。突然,一个“熊孩子”不小心掰断了冰雕的一颗龙牙。正当人们担心赔偿问题时,园方给出了最暖心的回应:“这就像秋天树叶掉了,很正常的事。冰雕本来就是‘消失的艺术’,我们不会追究责任。”这一幕不仅展现了哈尔滨人的大度,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这座冰雪城堡。
从渔猎工具到艺术瑰宝:冰灯的百年传奇
冰灯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中国东北地区。当时的渔猎民族在极寒的环境中,为了照明,他们在夜晚用木棍或动物骨头凿出冰块,内部放置油灯或蜡烛,冰块外层因低温而冻结,成为天然的“灯罩”。这种简易的冰灯不仅能够提供光源,还具有极高的耐寒性,不易熔化,是他们在恶劣自然条件下所创造出的实用工具。
真正让冰灯从实用工具转变为艺术创作的,是哈尔滨这座城市。1963年,哈尔滨兆麟公园举办了首届冰灯游园会,开创了现代冰雪文化的先河。当时的冰雕艺术家们在兆麟公园的小河里取冰,雕刻出中国第一件用冰进行人物雕刻的大型冰雕作品《工农兵群像》,这件高达4米的作品,开创了哈尔滨冰雪雕塑的先河。
从那时起,冰灯艺术游园会每年都在兆麟公园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50届,累计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61年丰厚冰雪文化的积淀不仅为哈尔滨冰雪节、太阳岛雪博会、冰雪大世界的逐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哈尔滨冰雪文化走向世界开创了道路。
冰与雪的艺术:雕刻师的巧手匠心
哈尔滨冰灯冰雕制作技艺,作为一项极具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精髓在于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冰雕艺术因其材质的透明性和折射光线的特点,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晶莹剔透之美。在雕刻过程中,工匠们通过圆雕、浮雕、透雕等技法,赋予冰块生命力,使其在灯光的映衬下,散发出奇幻的光芒。
冰雕技艺被称为“减法的艺术”,全凭雕刻师傅的手上功夫。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冰雪雕技艺传承人张伟洪说:“冰雕重在雕刻,美在晶莹剔透;雪雕注重塑形,美在洁白朴实。”据统计,黑龙江共有3600多名专职冰雪雕艺人,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将松花江的冰块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结合为冰灯冰雕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的手工雕刻技艺与现代化的工具和设计理念相结合,使得冰雕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得以提升。冰雕作品从最初的简单形态,逐步发展为包含建筑、人物、动物等多种复杂造型的艺术作品。
从地方节庆到世界之最:冰雪大世界的崛起
如今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已经从一个地方性节庆活动,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2024年,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81.66万平方米的规模,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称号。
这届冰雪大世界创造了多项历史之最:存冰量达到10万立方米,用25万立方米的冰和雪打造了千余个冰雪景观,主塔“冰雪之冠”高达43米,相当于14层楼高。超级冰滑梯从8条滑道增加到了14条,最长滑道达521米,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不仅是一个游乐场,更是一个国际化的艺术舞台。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哈冰秀、龙江冰秀、冰雪汽车芭蕾秀等精彩演出。其中,“哈冰秀”作为哈尔滨最具特色、最具国际水准的顶级演艺,邀请了来自多个国家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参与。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冰雪节之一,与日本札幌冰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冰雪节齐名,享有盛誉。它不仅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跨越季节的冰雪文化:创新与传承
为了克服冰雪艺术季节性强、保存时间短的局限,哈尔滨的艺术家们不断创新。他们开发出冰彩相融的拓彩冰雪画、让冰花“绽放”在瓷器上的冰花瓷、结合纸雕和声光电的雪雕画等特色产品,让冰雪艺术突破了季节的限制。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还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如冰雕灯和雪雕灯。这些产品结合了纸雕和琉璃工艺,不会随着温度升高而融化,让冰雪艺术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传播。据统计,仅2024年开园以来,冰雕灯和雪雕灯就已售出1000多件,深受游客喜爱。
为了传承这门独特的技艺,哈尔滨市在多所学校设立了冰雪雕技艺工作室,并定期举办各类冰雪雕赛事。黑龙江省有10多所高校专门设置了冰雪雕技艺课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并喜爱这门艺术。
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虽然暂时闭幕,但它留给人们的冰雪记忆却永远不会消融。正如那座被“熊孩子”不小心损坏的冰雕,虽然会消失,但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却会长久地留在人们心中。让我们期待下一个冰雪季的再次相逢,共赴这场冰雪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