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专家提醒:肠镜检查不容忽视
解放军总医院专家提醒:肠镜检查不容忽视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主任徐世平强调,肠镜检查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肠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结肠炎、肠息肉、肠癌等疾病,及时进行治疗,有效提高治愈率。尤其对于50岁以上或有家族史的人群,肠镜检查更是必不可少。徐世平提醒大家,不要因为害怕不适而忽略这项重要的健康检查。
肠镜检查是守护消化道健康的重要工具。肠镜是一种前端带有摄像头、可弯曲的软管,直径约12毫米、长度1.2~1.6米,经肛门进入肠道,可观察回肠末端和大肠的情况。肠镜检查具有诊断、筛查、评估和治疗四大基本功能。
在诊断方面,肠镜检查可以发现胃肠道的炎症、溃疡、息肉、肿瘤及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等,还能通过活检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在筛查方面,肠镜检查的核心是防治胃肠道恶性肿瘤。结直肠癌的发展过程大多是“息肉—小腺瘤—大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腺癌—进展期腺癌”。这个过程一般需要8~10年时间。通过肠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切除息肉,可以预防90%以上的结直肠癌。
评估方面,肠镜检查可以评估部分消化道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消化道肿瘤患者接受治疗后,通过肠镜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残存的癌细胞或复发的病变,从而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在治疗方面,肠镜有强大的治疗功能。异物(如鱼刺、枣核等)卡在食道或胃内,可以通过肠镜取出;运用肠镜下的黏膜下或血管内注射、钛夹夹闭或局部喷洒止血药等手段,可以治疗或缓解消化道出血;一些消化道良性狭窄,可以用肠镜下扩张、局部切开、支架置入等手段来治疗。目前,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传统治疗方案。比如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以前可能需要开腹,现在可以做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既保留了消化道器官的完整性,又能大幅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及公共卫生事业造成极大的威胁。随着公众对身体及肠道健康的日益重视,肠镜检查已成为肠道疾病特别是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规范且专业的结肠镜检查对于发现肠道早期病变并开展相应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切实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而肠镜检查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镜检查质量和肠道准备质量。2019年,欧洲消化内镜学会(ESGE)更新发布了《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指南》;同期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也发布了《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两个指南主要针对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不同方面提出了指导建议。
规范的肠道准备对于提高结肠镜检查效果至关重要。常用清肠剂包括聚乙二醇(PEG)为基础的方案,以及临床已验证的可用于常规肠道准备的非PEG方案。对于有水电解质紊乱风险的患者,应个性化选择清肠剂。高容量PEG方案具有安全性好、肠道清洁效果佳等特点,但该方案需要大量饮水且口感及气味不佳。为了减少PEG溶液的体积,提高耐受性,目前已有多种2L PEG+辅助用药方案应用于临床。复方匹可硫酸钠方案肠道清洁效果非劣于高容量PEG或2L PEG+抗坏血酸方案,且该方案容量低,口感好,耐受性更好。新型清肠剂硫酸镁钠钾浓溶液肠道清洁效果与高容量PEG或2L PEG+抗坏血酸方案相似,优于柠檬酸匹可硫酸钠,且耐受性及安全性优于PEG方案。磷酸钠盐方案具有服用水量更少的特点,患者依从性更好,但该方案可能导致低钾、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ESGE指南推荐:如果口服磷酸钠用于肠道准备,首选90 ml溶液或32片每片含1.5 g磷酸钠的片剂,分次给药。
除了清肠药物的选择,给药方案及最后一次给药时间与结肠镜检查的间隔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肠道清洁质量。研究显示,无论何种肠道清洁剂,分次方案肠道清洁效果均显著优于单次服用。美国胃肠内镜学会及美国胃肠病学院均推荐使用分次方案进行肠道准备。相较于旧版指南,2019年新版指南推荐在肠镜检查前5小时内开始最后一剂肠道准备,并在操作开始前至少2小时完成肠道准备。缩短清肠剂使用与肠镜检查间隔可提高肠道准备质量。
提高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其他因素还包括饮食、肠道准备宣教和辅助用药。ESGE及2023年《中国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意见》均推荐,结肠镜检查前24小时摄入低纤维饮食,提高肠道准备的效果。强化指导包括宣教视频、社交媒体APP、电话或短信以及微信等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国内微信和微信小程序的使用,可对患者肠镜检查前饮食及清肠剂的用法用量进行实时指导,让患者主动参与肠道准备过程,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肠道准备质量。部分研究表明,口服西甲硅油可以增加腺瘤检出率,因此指南建议增加口服祛泡剂西甲硅油用于肠道准备。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腔镜科医生徐慧先主任强调,即使没有明显症状,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潜在疾病至关重要。通过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的变化,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统计数据显示,40-50岁人群中胃息肉的检出率为19.77%,而在70岁以上群体中这一比例上升至48.15%。徐主任建议35-40岁的成年人考虑首次无症状体检胃肠镜检查,并根据结果安排后续复查计划。
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包括:有症状者,如遇持续性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体检异常者,若常规体检显示肿瘤标志物升高或其他提示肠胃问题的结果;有规律体检习惯者,尤其是年龄超过40岁的人士;生活方式不健康者,长期食用高盐食物、腌制食品,频繁吸烟或大量饮酒的人群。胃肠镜检查的具体间隔时间取决于个人健康状况,轻微炎症者可每3-5年检查一次,轻度至中度萎缩性胃炎患者则应推荐2-3年复查一次。对于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每年进行检查则是必要的。
尽管过去人们对胃肠镜存在‘痛苦’、‘难以忍受’的误解,但如今大多数医院提供的无痛胃肠镜服务可以让患者在睡眠状态下轻松完成整个过程。现代胃肠镜技术不仅提高了图像清晰度,还引入了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和光谱影像技术,极大地增强了检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一位爱喝酒的小伙子在做完肠镜后,第一时间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恢复喝酒。这个案例生动地展现了肠镜检查后患者关心的实际问题。通过规范的肠道准备和现代无痛技术,肠镜检查已经变得更加安全和舒适。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提高治愈的机会,减少后续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保护我们的胃肠道健康,关乎我们的整体健康,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这一重要的预防性检查,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好健康的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