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白求恩在中国的医疗奇迹:从野战医院到“药驮子”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38: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白求恩在中国的医疗奇迹:从野战医院到“药驮子”

1938年1月27日,白求恩率领加美援华医疗队抵达香港,随后辗转来到延安。在延安,白求恩受到毛泽东的亲切召见。当毛泽东询问他希望去哪里时,白求恩坚定地回答:“到敌人后方去,到晋察冀边区去,那里最艰苦,也最需要我。”

01

创办野战医院与卫生学校

白求恩到达晋察冀边区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医疗工作中。他发现边区医疗条件极其简陋,医务人员短缺,医疗设备和药品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白求恩决定创办野战医院和卫生学校。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村创建了第一所模范病室。这所病室虽然简陋,但设备齐全,成为边区医疗工作的示范。随后,他又在河北唐县牛眼沟村创办了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这所学校为边区培养了大量医疗人才,被誉为“边区的红色医学院”。

02

发明“流动战地医院”

为了更好地救治伤员,白求恩发明了“流动战地医院”——“药驮子”。这种形似卢沟桥的驮架,上面装有医疗器材和药品,可以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配制500个处方。两个“药驮子”拼在一起就是一张手术台,大大增强了场地转移的灵活性。

03

前线抢救伤员

白求恩经常带着他的“药驮子”,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在河北顺平县白银坨,他沿着崎岖山路徒步约4公里,只为能更靠近前线。仅1939年在冀中的4个月里,他就进行了315次手术,为无数伤员带来了生的希望。

04

改进医疗手段与研制医药用品

白求恩结合边区实际情况,改进医疗手段,革新医疗器械。他自制医疗器械,如静脉注射针头、手术刀片等,还研制了多种医药用品。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赞誉他为“边区科学家”。

05

培养医疗人才

白求恩深知,要真正解决边区医疗问题,必须培养自己的医疗人才。他在卫生学校亲自授课,编写教材,传授先进的医疗知识和技术。他常说:“我们要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06

白求恩精神永存

1939年10月,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白求恩的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尽管情况危急,他仍坚持工作,直到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49岁。

白求恩的逝世是中国医疗界和抗战前线的重大损失。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品质。白求恩的名字和事迹被写进教科书,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学习的榜样。

白求恩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存。他为中国医疗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