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低血糖-如何即时处理与预防
认识低血糖-如何即时处理与预防
低血糖是指血糖数值低于70mg/dL的情况。低血糖发生时,并不是血糖值越低情况越严重,而是通过发生时的症状来辨别严重程度。
低血糖的分类
- 轻微低血糖:如果自己可以治疗的情况,就属于轻微低血糖。患者会出现冒冷汗、发抖、视线模糊、心跳加速、饥饿感等症状,只要经过适当的补糖后,症状就能缓解。
- 严重低血糖:无法自己治疗,且需要依赖他人的情况,则为严重低血糖,例如意识不清、昏睡、昏迷。
低血糖的症状
一般低血糖发生时,会先出现自主神经反应的症状,例如发抖颤动、冒汗、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缺乏葡萄糖供应的症状,例如晕眩、视力模糊等。
低血糖与失智症的关系
低血糖也可能造成认知功能的受损,提高失智症发生的概率。曾经发生过低血糖的患者,往往也会担心再次发生低血糖,所以会选择放宽血糖目标,容易让控糖效果大打折扣,间接地提高失智症的风险。
发生低血糖的原因
- 饮食方面:延误用餐、进餐时间不固定、刻意减少含醣食物的摄取、醣类份量不固定、空腹喝酒而没有摄取含醣食物,都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 运动方面:运动会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高强度运动会使肌肉对醣份的需求增加,如果在运动后没有及时补充含醣食物,就容易发生低血糖。
- 药物方面:胰岛素剂量施打过多、施打胰岛素后未进食、饮食减量但胰岛素未减量,或是服用了会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口服药,如磺醯脲类和 meglitinide 类,也有可能在饮食没有配合好的状况下,发生低血糖。
- 其他方面:当施打胰岛素,让血糖忽然下降(例如从 350mg/dL 降到 220mg/dL),身体会因为来不及适应,而出现类似低血糖的症状,这叫做「假性低血糖」。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坐著休息、喝点白开水,以缓解症状。
低血糖的处理方法
自己可以处理的情况
当低血糖发生时,可以用 15-15 法则来处理,一次先补充 15g 的糖,补完糖后 15 分钟,再测量血糖值,如果还没有回升到 70mg/dL 以上,就必须再补一次 15g糖,一定要让血糖回升到 70mg/dL 以上。
自己无法处理或已经昏迷
如果平常有准备升糖素,可以直接注射在肌肉;或身旁亲友可以用手指沾蜂蜜或糖浆涂抹在患者的口腔颊内,协助补糖,如果血糖仍无法回升,就必须立即送医。
补糖原则以葡萄糖或是精緻糖为主,可以快速让血糖上升;避免补充油脂高或是低 GI 的醣类食物,因为这些食物让血糖上升的速度太慢,反而不能适当缓解低血糖的症状。
注:15g的糖 = 1罐小罐养乐多 = 1罐宝吉 = 3颗方糖 = 果汁120ml = 含糖饮料150ml
如何预防低血糖
要有效预防低血糖的症状,可以从饮食、运动与药物着手,三者之间相互配合。还要搭配血糖监测,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适当补糖或减少药物剂量;事后更要分析发生的原因,避免下一次再出现相同的情况:
- 饮食方面:三餐定时定量,除了能稳定血糖表现外,还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如有外出旅游,活动,别忘了随身携带糖果、饼干,以备不时之需。
- 运动方面:准备做高强度运动,或是时间比较长的运动前、后及当天睡前,都可以先做血糖监测,并根据量测的数值,决定是否要额外补充含醣食物。
- 药物方面:了解目前自己使用的药物是否有低血糖的风险,并且依照医护团队指示按时使用药物。若一周发生三次以上低血糖,可以提前回诊与医师讨论,不能够自行停药。
夜间低血糖的预防
如果担心在夜间发生低血糖,可以试著在睡前测量血糖。如果当晚的血糖小于 110 mg/dL,可以适量补充含醣食物,像是 1 杯牛奶;如果每天的睡前血糖都偏低,就需要与医护团队讨论是否要减少药物的剂量,或是针对晚餐的饮食调整。
目前也有不少医护人员,会鼓励患者配戴连续血糖监测 (CGM),找出夜间的不正常血糖波动。如果曾经有夜间低血糖的状况,也可以考虑配戴看看。
面对低血糖不需要过度担心,平时多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健康,就能提早预防严重低血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