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气候:四季分明的农业大省频遭十种气象灾害
河南气候:四季分明的农业大省频遭十种气象灾害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流域,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的气候特点和气象灾害情况对全国都有重要影响。
气候特点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
- 冬季:寒冷雨雪少
- 春季:干旱风沙多
- 夏季:炎热雨丰沛
- 秋季:晴和日照足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2℃—16℃之间,一月平均气温为-3℃—3℃,七月平均气温为24℃—29℃。气温分布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明显。极端最低气温曾达-21.7℃(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达44.2℃(1966年6月20日,洛阳)。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240天。
降水方面,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100毫米以上。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气象灾害情况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是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之一。主要气象灾害包括:
- 暴雨(雪)
- 干旱
- 大风
- 雷电
- 冰雹
- 沙尘暴
- 霜冻
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3%,全省平均每年由各种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200多万公顷,影响人口近3000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亿元。随着经济的发展,气象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河南的省情特点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防汛大省、交通大省和旅游文化大省,总人口9700多万,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地处中原,横跨华北和黄淮两大平原,是我国的粮仓,粮食总产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粮食的丰歉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复杂多样,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又地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是黄河“地上悬河”的主要区域、淮河的发源地,防汛任务十分艰巨;铁路交通枢纽的地位突出,以“米”字型高速公路为骨干网的全省公路网已经形成;旅游、能源、商业、生态建设等其他方面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
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保障人民安全福祉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