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七纵服孟获,诸葛亮智定南疆
七擒七纵服孟获,诸葛亮智定南疆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平定南方,采用了七擒七纵的策略,成功使南蛮王孟获心服口服。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
七擒七纵:指的是诸葛亮对南蛮王孟获的策略,诸葛亮捉住了孟获七次,每次都放了他,最终使孟获心服口服,不再反抗。诸葛亮擒孟获。
[ qī qín qī zòng ]擒:捉住。纵:释放。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孟获,七次捉住了他,又七次释放了他,孟获终于心悦诚服,不再叛乱。后用此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这个故事发生的前提是: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正因是有了这个前提,才会有这个故事。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孟获纠集败兵来犯,蜀兵节节败退,不料进入诸葛亮事先准备好的埋伏圈被擒,诸葛亮好言相劝,孟获傲慢拒绝,诸葛亮亲自松绑释放并陪同孟获参观军营,孟获见军营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不以为然。诸葛亮料定孟获当晚就会来袭,就布置好埋伏。孟获当晚回营后立即召集500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瞬时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又被诸葛亮释放。孟获率领军队退回泸水对岸,坚守不功,哪里知道诸葛亮由用少量舰船及士兵,不停骚扰引诱孟获,同时令主力部队通过上下游渡江合围孟获的上城,孟获再次失败被俘,仍然不服被诸葛亮再次释放,诸葛亮给谋士和将领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孟获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孟获从心底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所有部族首领臣服于蜀国,孟获召集所有部族首领一起作战没结果又入埋伏圈被擒获,部族首领心服口服问孟获,孟获说我无脸再回去了。
诸葛亮识别掌握孟获心态,采取多种谋略结合,虚虚实实,真假不一,多次擒获孟获并多次晓之以理,让孟获从心底臣服蜀国。就此蜀国南方彝族地区全部臣服与蜀国。蜀国南方稳定后,才有诸葛亮带领军队的多次北伐曹魏。
孟获城遗址上新建有关隘和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