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专家详解:宝宝如厕训练全攻略
育儿专家详解:宝宝如厕训练全攻略
“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如厕训练?”“如何让宝宝顺利学会自己上厕所?”这是许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根据育儿专家邵洁和曾艳的建议,18-24月龄是宝宝如厕训练的理想时期。在这个阶段,宝宝的认知和身体技能已基本准备好,家长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耐心的陪伴,帮助宝宝顺利度过如厕训练阶段。
为什么18-24月龄是最佳时机?
研究表明,18-24月龄的幼儿,大脑发育已经为排便控制技能做好准备。此时,脊髓与大脑皮层的回路逐步建立,其他认知技能的发育也为如厕训练做好了准备。具体表现为:
- 理解能力:宝宝已能理解简单指令,并按照指令行事,比如拉下裤子或尿不湿。
- 模仿能力: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理解因果关系,比如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坐便盆排便。
- 情感发展:希望获取父母的表扬,表现出要求独立和自主的自我照料能力,比如要求自己吃饭、穿衣。
- 身体技能:可以自由走动,能独坐,并能部分控制尿道/肛门括约肌,即膀胱已能储存一定量的小便。
- 自我意识:有一定的身体自我认识,有便意时会站着不动,或脸部有表情。
如何进行如厕训练?
如厕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正确引导。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训练步骤:
准备专用坐便器:为宝宝准备一个专用的婴幼儿坐便器,放置在显眼且方便的地方。向宝宝解释这是他/她解大小便的地方。
习惯坐便器:最初几天,可以让宝宝每天不脱裤子坐坐便器2次,每次5分钟,持续1周,帮助他/她习惯坐便器,但不要强迫。
示范作用:鼓励宝宝观察父母或其他儿童的如厕过程,告诉他/她这是大小便应该去的地方。
先训练大便:可以选择宝宝解大便的时间,让他/她脱去尿裤坐于坐便器,不要催促或期望他/她马上排便。如果宝宝做到了,要及时表扬。
及时提醒:最初宝宝可能因不习惯而忘记,家长应及时提醒,并耐心等待。当宝宝能够提前表达如厕意愿,并在固定地点完成如厕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建立规律:在日间,可通过询问宝宝是否有便意,如“你想去便便吗?”来使宝宝对自身的感觉保持关注。一旦观察到他/她想大小便的任何征兆,要鼓励并帮助宝宝脱裤,协助他/她坐坐便器,耐心等待,多给予鼓励和表扬。
强化积极表现:使用鼓励性语言,如“像妈妈一样喔”、“你自己做做看”。如果宝宝尝试了或成功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
夜间训练:日间排便控制成功实现后,夜晚的排便控制还需要几个月的努力。家长可以鼓励宝宝入睡前或起床后第一时间使用坐便器。夜间醒来有尿意时,鼓励宝宝自己去;如果遗尿了,允许宝宝失败,告诉他/她没关系,让他/她参与更换或清洁床单;成功了,次日要给予肯定和夸赞。
避免这些误区
不要把屎把尿:避免使用传统的把屎把尿方式,这可能会影响宝宝脊髓与大脑皮层信号通路的建立,也不利于身体功能如括约肌功能的成熟。
注意保暖:在冬天进行如厕训练时,要注意宝宝的保暖,避免着凉。
不要强迫:如厕训练应是积极、自然和自愿的过程,避免急于求成。如果训练1年后或5岁后仍有遗尿问题,应及时求助儿科专科医生。
实用小技巧
使用儿歌增加趣味性:可以通过儿歌的形式来增加趣味性和记忆性。比如:
- 小马桶,真方便,
坐在上面不撒尿。
宝宝学会自己上,
大家夸我好宝宝。 - 走到厕所前,
拉开裤子下,
坐在小马桶,
一二三,排出来!
- 小马桶,真方便,
选择合适的时间:建议在温暖的季节开始训练,这样宝宝可以穿较少的衣服,方便脱穿。
宽松的裤子:让宝宝穿宽松的裤子,方便他/她自己脱下和穿上。
模拟游戏:用毛绒玩具进行模拟如厕游戏,帮助宝宝熟悉如厕流程。
逐步过渡:可以先让宝宝穿着尿片坐在便盆上,然后逐渐过渡到直接使用便盆。
感受湿感:让宝宝在早上改穿棉质的学习裤,当感受到湿了不舒服的感觉时,他/她会更容易接受使用便盆。
需要特别注意
耐心最重要:如厕训练是一个学习身体技能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练习。家长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帮助宝宝掌握这一技能。
鼓励而非批评:在训练过程中,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不要批评失败。即使宝宝弄脏了裤子或坐便器,也要保持平和的态度,避免让宝宝产生抵触情绪。
观察宝宝的信号:每个宝宝的发展速度不同,有的宝宝可能在18个月时就准备好,而有的宝宝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家长要细心观察宝宝的信号,不要强迫。
保持一致性:在训练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一致的方法和态度,避免混淆宝宝。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耐心的陪伴,宝宝将顺利度过如厕训练阶段。记住,每个宝宝都是独特的,找到适合你家宝宝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