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开封红薯价格飙升,农户年入六万的秘密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26: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开封红薯价格飙升,农户年入六万的秘密

近日,河南开封的红薯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农户们依靠种植红薯,年收入可达六万元,显著改善了经济状况。这一现象不仅展示了红薯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也引发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入思考。

01

品种优势:口感与营养价值兼具

开封红薯主要种植品种为西瓜红,其次是龙薯和商薯。其中,西瓜红占比最高,口感好、品相佳,经济效益不错。龙薯和烟薯作为食用烘烤品种,也受到市场欢迎。

小红书用户分享了开封红薯的食用体验:“不夸张,真的被甜哭了,巨巨巨好吃。除了有点小贵,根本挑不出毛病。比烟薯有口感,比板栗红薯更细腻,比榴莲蜜薯更香甜,实在不知道怎么夸它,真的活该贵。”

02

电商平台助力:从田间到餐桌的高效链接

电商平台对开封红薯的销售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王军鹏通过拼多多平台每天能卖掉10万斤红薯,年销量可达1亿斤。这不仅带动了农户增收,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9月初,河南温县的农民薛喜成正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在机器挖出的一米宽土沟里,薛喜成等人握着铁锹,佝着身子一寸寸撬开沟侧的泥土,露出土里的铁棍山药。温县铁棍山药生长所在的垆土地,土质坚硬用手都很难捏碎。为避免挖断山药,铁锹还特意制成狭长形状。“完整的山药能卖五六块钱,挖断了就不值钱了,只能卖两三块。”薛喜成说。不到十分钟,湿了两次的短袖衫汗涔涔地贴在他身上,映出胳膊上扎实的肌肉。

岸上,数十个农民分拣出完整的山药,去土、打包,装车运往仓库。快递车已在仓库等候多时,只等拼多多商家马为民贴上快递单,山药就可发往全国。“虽然今年山药产量预计会增加四成,但一到十月大面积丰收时拼多多上的订单还会翻倍,所以现在也不知道够不够卖。”90后马为民说。

温县铁棍山药开挖的9月初,拼多多宣布联合全国1000多个农产带的30万农货商家,上线“多多丰收馆”,并覆盖水果蔬菜、水产海鲜、肉禽蛋奶等50万款农货产品,其中就包括温县铁棍山药。

两位90后返乡卖农货,温县山药、开封红薯丰收季热销

温县,地处河南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的地理优势使温县盛产铁棍山药。每年10月,刚出土的优质山药会被批发商以低价收走,层层加价后以高价出现在商超、礼品店等零售渠道。

因此,温县虽然有1.2万人从事铁棍山药的种植及深加工工作,但在拼多多之前,山药的大部分利润都被批发商及线下零售店瓜分。

2019年,90后马为民偶然得知表哥在拼多多销售家禽,年销售额达上千万元。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在拼多多上开出了第一家山药店铺。

这之前,马为民在父亲工厂里学做了三年的山药加工,生意看似稳定却前景不明。“我们把加工好的山药片卖给药企,一年净收入虽说也有十几万元,但最近几年越来越多人都在做加工生意,竞争变大,我们有时也会亏损。”他说。

马为民幸运地赶上了拼多多爆发的时刻。他主营的中高端铁棍山药,在拼多多上受到诸多用户的追捧。8元一斤的山药,在“百亿补贴”一经上线就被秒光。不到三年,马为民店铺年销售额便达到五百多万元。

马为民表示,扣除物流等成本后的净利润仍远超加工生意或将山药卖给批发商。“通过直接把山药卖给消费者,我们也把利润留了下来。”

创业之初,马为民种植了二三十亩山药。2023年眼见山药在拼多多总是不够卖,他一口气将种植面积扩大至一百亩。今年,他又包下了一百四十亩山药地。

距温县一百多公里的河南开封,是国内重要的红薯产区。拼多多之前,开封红薯也需层层经过代办、各级批发市场以及商超等渠道,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也是2019年,初中辍学的王军鹏离开游戏行业回到开封,开始在拼多多上销售红薯。与马为民不同的是,初期王军鹏并未亲自下场经营店铺,而是以一件代发的模式快速起量。

王军鹏的策略很快通过了市场验证。短短三四年时间,仅通过一件代发王军鹏每天就能卖掉10万斤红薯,当时他年仅28岁就成为当地的“红薯大王”。

销量稳定后,今年初王军鹏又一口气招了三名运营专员,开始发力自家的二十个拼多多店铺。得益于一件代发带来的规模效应,在纸箱采购、物流费用上王军鹏均积累了成本优势,这些进一步转化为拼多多店铺的经营优势。

“我们现在单个纸箱的采购成本比最初便宜了1毛钱,每单物流费也便宜了3毛钱,所以店铺直接销售红薯的优势就很明显。”及至今年7月,王军鹏拼多多店铺的红薯日销量(含一件代发)已上涨至4万单,估计今年将卖掉1亿斤红薯。

一件代发、店铺自营等业务相继成功后,王军鹏又在拼多多上发现了代运营的商机。“2019年刚创业时我找人帮忙代运营店铺,但效果一般。现在我们自己店铺做大了,给其他农商做代运营肯定也有机会。”据他介绍,7月份业务刚开始,就有好几家拼多多商家找上了门,现在王军鹏每天代运营的订单量也有上万单。

王军鹏、马为民等人外,今年来自陕西周至、新疆等地的新质农商,也通过创新的营销方式,为当地原产的猕猴桃、高白鲑鱼打开了线上的销售路径。

挖山药月入五六千元,农民找到增收新路子

9月以来,开封市范家村村民郭好生,每天都会拉着从地里刚挖出的红薯,送到王军鹏所在的收购站点,由专人分拣、称重、打包并发往全国。今年龙九(开封红薯品类的一种)的收购价好,每斤涨到了六七毛钱,郭好生每亩红薯地的收入都有两三千元。

郭好生表示,以前红薯销售只能通过代办找到批发商,被挑刺儿、砍价后,也未必能快速找到合适买家。“现在王总的拼多多生意做得很大,我们多少红薯他都能卖掉,给的价格也很合理,我们有红薯就卖给他。”郭好生说。

每天在拼多多上卖掉40万斤红薯后,王军鹏还把收购点设在了范家村附近的万隆乡,并承包了这两个红薯大村不少村民的产量。“比如范村乡,有二十多个村落,数千户红薯种植户,我们至少合作了其中的七八成。”王军鹏说。

随着一件代发、店铺自营及代运营多项业务纷纷在拼多多开花,王军鹏组建了近两百人的电商团队,主力员工都是范家村及附近三四十岁的村民,通过分拣、打包红薯,这些人的月收入达到了七八千元。

常凤丽,三个孩子的宝妈,今年才开始从事红薯打包工作,每天的收入已达两百多元。“我们按件计费,我每天能打包五六百箱红薯,手快的话一个月都能拿七八千,比进工厂强多了。”

03

政策支持:百亿补贴助力农产品上行

电商平台的政策支持也为开封红薯的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拼多多推出“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首批投入10亿补贴资金,20亿流量资源包扶持新质农货商家。在陕西周至,受益于平台现金及流量双补贴,当地猕猴桃商家的日销量迅速逼近三万单;在河南开封,有红薯商家的店铺日销量已达四万单。在这类新质农货商家的带动下,开封当地村民通过红薯分拣、打包,月均收入达到了七八千元,并吸引一批年轻人返乡大面积种植红薯,产业带也迎来了年轻的新鲜血液。

04

经济效益:农户年入六万不是梦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开封红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统计,开封市祥符区的红薯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值7.5亿元,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一些种植大户通过规模化经营和科学管理,年收入更是突破了六万元大关。

这一变化不仅改善了农户的经济状况,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以王军鹏的电商团队为例,目前已有近两百人加入,主力员工都是附近村民,月收入可达七八千元。这种“家门口就业”的模式,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又让村民实现了增收。

05

启示与展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开封红薯价格飙升的现象,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首先,优质农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通过提升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其次,电商平台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关键桥梁,能够打破传统销售渠道的限制,让农产品更快、更广地触达消费者。最后,政策支持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减税降费、提供补贴等措施,可以激发农户和企业的积极性。

未来,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产品上行的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同时,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将为开封红薯等优质农产品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开封红薯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