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揭示:血糖、血脂和炎症水平是寿命关键指标
最新研究揭示:血糖、血脂和炎症水平是寿命关键指标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如何延长健康寿命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最近,一项发表在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研究,揭示了影响人类预期寿命的关键生物标志物。研究发现,血糖、脂质和炎症标志物对于预测人类的健康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寿命的长短一直是中老年人群关注的重点。虽然有人认为寿命由天命决定,但更多人倾向于通过后天的养生保健来延长寿命。医学研究也一直在探索影响寿命的因素,如基因遗传、血型、心率等。最新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参考。
最近,一项发表在著名杂志《柳叶刀》上的研究文章,公布了与人类预期寿命相关的一组重要指标。研究者主要针对10种血糖、脂质、炎症和血液学生物标志物的血清浓度和基因预测水平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0个生物标志物中,有7个与慢性病发生和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其中,血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升高表现出最强的有害作用,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被称为“好”胆固醇)升高则表现出最强的保护作用。
此外,研究还发现遗传决定的空腹血糖升高、CRP(炎症反应指标)升高也与慢性病和死亡风险有关。这意味着,在血清生物标志物中,除了我们熟知的血糖和血脂,炎症标志物同样是影响人类健康寿命的重要指标。
六大指标控制指南
除了上述研究发现的指标外,老年人想要长寿,还需要关注以下六大指标,并尽早进行干预使之达标:
- 血糖:要求空腹血糖控制在3.9-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4.4-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调节血糖的能力会下降,因此需要从饮食和运动入手,注意低糖低脂饮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 血脂:要求甘油三酯控制在0.56-1.7mmol/L,总胆固醇控制在2.8-5.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 2.07-3.12mmol/L,高密度脂蛋白控制在0.7-2.0mmol/L(数值越高越好)。中老年人群一定要定期检查血脂,特别要注意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需要注意的是,LDL-C的达标值因人而异:
- 对于心血管低风险人群,以3.12mmol/L为达标值
- 对于心血管高风险人群,至少要降到2.6mmol/L以下
- 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和极高危人群,要求控制在1.8mmol/L以下
风险等级的评估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病史、心血管家族遗传史、生活习惯等综合因素,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血压:要求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最好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年轻人的理想血压为120/80mmHg以下,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适当放宽收缩压标准,以150/90mmHg为第一降压目标,以130/80mmHg为第二降压目标。需要注意,一旦确诊高血压,无论是否有症状,都要坚持长期用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常表现为单纯收缩压升高,即高压高而低压正常或偏低,在降高压的同时,要注意低压不能降得太低。
心率:要求控制在60-100次/分,高血压患者和心血管高风险人群应保持在50-75次/分,已有冠心病、心衰等疾病的患者保持在50-60次/分为宜。心率增加是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心血管高风险人群,心率越快风险越高。高血压患者心率高于80次/分,冠心病和心衰患者心率高于60次/分,应及时用药干预。此外,平时要远离升高心率、血压的危险因素,如情绪波动、剧烈运动、大量吸烟、饱餐等。
体重:要求身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18.5-24之间。肥胖是多种疾病的诱因,包括三高症、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数据显示,一般肥胖可减寿0-3年,中度肥胖可减寿1-6年,极度肥胖可减寿1-8年。中老年人群应积极减轻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
腰围:要求男性腰围小于90cm,女性腰围小于85cm,腰臀比男性在0.85
0.9之间,女性在0.750.8之间。腰围反映了心、肝、肾等内脏脂肪堆积的情况,超出正常范围则为腹型肥胖,其危害更为严重,是诱发各种代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有大肚子的中老年人一定要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通过关注和控制这些关键指标,老年人可以有效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