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别具一格的书法:李叔同(弘一法师)书法风格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09:4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别具一格的书法:李叔同(弘一法师)书法风格

在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僧人书法名家辈出。有一批高僧大德,他们不但修行深厚,而且把佛学精髓和书法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创作出一批出类拔萃的书法作品,成为后人仰慕的典范,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有一些人认为书法就是僧人的事情,可见其影响之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李叔同的书法。

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公元1880—1942年,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丰子恺在《我的老师李叔同》赞曰:“李先生的放弃教育与艺术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庆的。”

李叔同书法

李叔同书法艺术成就为世人瞩目。其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李叔同早期书法作品

李叔同书法犹如浑金璞玉,清凉超尘,精严净妙,闲雅冲逸,富有乐感,朴拙中见风骨,以无态备万态,将儒家的谦恭、道家的自然、释家的静穆蕴涵书艺之中,闻字犹闻佛法,爱而宝之者顿生欢喜心,得者珍如拱璧,堪称中国历代书法中的逸品。弘一和他的书法亦谓国之至宝,华夏之光。

弘一法师书法“放下”

李叔同中年放弃诸艺和身外之物遁入空门后,惟书法不辍,书写佛语,广结善缘,普度众生,秉持文艺应“以人传文艺,不以文艺传人”。大师圆寂70余载,嘉言懿行早已载入中华史册, 成为后人景仰的一代高僧。“寿事无长物,丹青片羽留”,大师身后留给人们的是一笔笔丰富的、叹为观止的精神遗产。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都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

弘一法师 绝笔“悲欣交集”

李叔同行书基本特征

李叔同行书作品非常老到,质感圆润,一律中锋,只转不折,字画短促,结体稍长,行笔透出章草遗意,字距拉得很开,留白很多,以虚灵取胜。

弘一法师行书

李叔同行书作品多是佛教题材。之所以选择行书来写佛教作品,是因为行书线条圆劲,结构妍美,清新醇厚,典雅,有行云流水之感,不伪饰,不造作。

弘一法师行书

在书法理想方面,他摆脱了世俗的偏见,摈弃了庸俗市侩的习气,追求一种超然脱俗于世、众人皆醉我独醒、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这与佛家的出世不谋而合。晚年的弘一法师在佛法中求得正果,书法也独成一体,清静恬淡,非碑非帖,无棱无角,不立世相,字体偏长,细瘦清超,圆和肃穆,刊落锋颖,一味恬静。清逸的线条泯灭了个性,实是禅修的结果、禅心的迹化,是期于一种宗教式的“大我”的永恒之境,达于造就“平淡美”的极致。

弘一法师行书

弘一法师 行书

弘一法师行书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