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石学敏临床常用腧穴之百会穴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10:1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石学敏临床常用腧穴之百会穴

百会穴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穴位,位于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这个穴位是督脉上的一个穴位,督脉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经脉之一,它贯穿整个脊椎,连接着人体的各个部位。百会穴的解剖位置在帽状腱膜中,这个部位有许多神经和血管,包括左右颞浅动、静百会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这些神经和血管与大脑和脊髓紧密相连,因此百会穴对于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百会配四神聪

四神聪,位于头部右侧,相距一寸,共有四个穴位,分布在头部的右旁。从解剖学角度看,这四个穴位都处于帽状腱膜之中,被枕动脉、颞浅动脉和额动脉的吻合网所覆盖。此外,这里还有枕大神经、滑车上神经和耳颞神经分支的存在。

在临床实践中,四神聪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失眠症。失眠患者常常面临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多噩梦等问题,甚至在醒来后无法再次入睡。这些症状往往伴随着精神易兴奋、易疲劳、紧张性疼痛等表现,有时还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头痛、心悸、胸闷等。

在操作方面,医生通常会采用向后斜刺的方法,将针刺入四神聪穴0.3至0.5寸。同时,医生会施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持续约1分钟,使患者头部出现沉紧的感觉。一般来说,留针的时间为30分钟。对于失眠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延长留针时间至24小时。

从穴位的意义上讲,百会是督脉的重要穴位,位于头部巅顶部,是督脉“入络于脑”的头部取穴。四神聪作为经外奇穴,也位于头部。“脑为元神之府”,因此,这五个穴位配合使用可以调理脑神、安神定志,从而达到治疗失眠和神经衰弱的目的。

百会配风池

风池穴位于颈后区的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在局部解剖方面,这个穴位深部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并布有枕小神经分支。在中医经验治疗方面,风池穴对于后头痛、巅顶痛等血管性头痛有显著疗效。

风池穴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一侧或两侧头部钝痛、刺痛、胀痛、搏动性疼痛,常常伴有视物模糊、失眠烦躁等症状。在头痛剧烈时,患者甚至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在进行风池穴的操作时,通常采用百会穴向后斜刺0.3~0.5寸的方法,进针后,刺手持针,另一手在针柄上做点击样手法,以使患者的得气感深入颅内。同时,使用拇指、食指持针,施以小幅度高频率的捻转补泻手法,配合其余三指凤凰展翅手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留针30分钟。

从穴义上看,督脉本经经脉上巅入络脑,参与脑内循行。当邪气上冲,经脉闭阻时,脑失所养,就会引发巅顶疼痛。百会穴作为督脉上的穴位,与脑有密切关系,被称作“三阳五会”,同时也是局部取穴的首选。而胆经上的腧穴风池则可以清头目、通经络、疏风邪。通过两穴合用,可以达到疏风醒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滋补脑髓的效果。

在临床疗效观察方面,深刺风池穴对于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效果。在一项针对42例偏头痛患者的研究中,针刺时取患侧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入1.01.2寸得气后,施捻转手法,使针感沿少阳经上行并向颞部扩散。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间歇运针1次。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后即刻达到止痛效果,其他伴随症状基本消失。多数患者经过13次治疗痊愈,其中一次性治愈者9例,2次以上治愈者24例,显效者9例,总有效率100%。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深刺风池穴在治疗偏头痛方面的卓越疗效。

百会配关元、三阴交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具体位置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这个穴位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与足三阴经相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是另一个重要的穴位——三阴交。这个穴位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对于调理女性的冲任、补益肝肾有很好的效果。

关元穴位于腹白线上,周围有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针刺关元穴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伤及周围的血管和神经。针刺的方向应该是向上斜刺,这样可以使针感达到剑突和少腹,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另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关元穴的作用,还可以采用针后加灸的方法。

三阴交穴则位于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趾长屈肌。这个穴位也有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针刺时需要注意避免伤及。直刺1寸,施提插补法1分钟,可以有效地刺激穴位,提高治疗效果。

在治疗子宫脱垂(阴挺)时,针灸关元和三阴交两个穴位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患者自觉下腹、阴道、外阴坠胀及腰背酸痛,站立及劳动时加剧。自觉有肿物自阴部脱出,轻者平卧时可自行回复,重者不能自行回复,行走亦感困难。并可能出现尿频、排尿及大便困难等症。针灸治疗可以缓解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百会穴是督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能够升举阳气、统摄气血。在针灸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观察中,针灸百会穴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配合温针灸百会穴和电针留置的方法,能够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治疗组以维道透刺关元,并以断续波电针留置,期间配合温针灸百会的方法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0%。这说明针灸治疗对于I度子宫脱垂有着很好的疗效。

灸百会—穴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可配二间)

二间穴位于手指第2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处,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穴位。局部解剖显示,二间穴有指浅、深屈肌腱,这些肌腱对于手指的屈曲动作起到关键作用。此外,二间穴还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为手指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这些神经纤维负责传递手指的感觉和运动信号。

对于美尼尔氏综合征引起的眩晕,二间穴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治疗点。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以眩晕发作、耳鸣、耳聋为主,具有发作性及复发的特点。眩晕发作时,病人会感到周围景物或房子在转动,或者闭眼时感觉身体在旋转。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也常常伴随出现。

在治疗过程中,百会穴和二间穴被联合应用。百会穴沿经向后斜刺0.30.5寸,采用捻转平补平泻的手法,持续1分钟。百会穴也可以采用艾柱压灸疗法,通常小艾柱35壮为宜。二间穴则采用斜刺0.5寸的方法,施用小幅度提插的平补法,以手指麻木为度,同样行手法1分钟。以上穴位可留针30分钟,以增强治疗效果。

百会穴配合二间穴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是石院士在临床上的经验配穴,其理论依据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所云:“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走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偏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二间穴属大肠经,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而百会在头之巅顶部,属督脉,督脉循行入脑,两穴合用,通经活络、清脑开窍。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艾灸百会对美尼尔氏综合征的治疗效果颇佳,治愈率高,且复发后再灸仍有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