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重大发现:首次确认3500年前玉石器生产区
三星堆重大发现:首次确认3500年前玉石器生产区
1934年,三星堆遗址开启了首次考古发掘,至今已历经90年。2024年,三星堆遗址再次传来重大考古发现:首次发现手工业作坊,填补了三星堆考古研究的一项空白,为大量出土的精美玉石器找到了“生产车间”。
此次新发现的玉石器作坊,年代为商代中期,距今约3500年至3400年。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上新发现高等级建筑基址、灰坑、灰沟、石器生产加工相关堆积等各类遗迹400多处,出土陶器、玉器、石器等4000多件。这些发现不仅为三星堆大量出土的精美玉石器提供了来源线索,还进一步揭开了三星堆的神秘面纱。
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物库房内,可以看到许多“新鲜”出土的文物。这些玉石器上保留着明显的加工痕迹,包括坯料、废料、成品、半成品等,代表了玉石器生产加工的不同环节。新发现的玛瑙籽料坑、石器原料堆积、石器坯料堆积、石器废料堆积、玉石器残片堆积、石斧成品坑等,被考古学家确认为玉石器作坊。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石器数量庞大、器形丰富,展现了古蜀文明的辉煌。新出土的玉石器残件上,有的侧面刻有弧形齿,打磨得细腻光滑;有的玉凿只有3厘米长,显然是用余料加工而成,推测是祭祀用品或装饰品。尽管这些文物多为残片,但它们做工精致,器身光滑、刃部细腻,显示出当时玉料的珍贵和工匠的精湛技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件玉石上阳刻的侧身人像,头戴冠帽、橄榄形眼、高鼻梁、大嘴巴,与长江中游后石家河文化中的玉人(神)像如出一辙。这种相似性表明,三星堆文化与长江中游地区在数千年前就有交往交融,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不仅展示了古蜀文明的独特魅力,还揭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2025至2026年,三星堆遗址将围绕年代演变、聚落结构、人群社会体系、丧葬习俗演变、资源控制与利用、手工业技术及生产体系、城市布局演变、环境与生业形态等方面,开展30余项多学科研究课题,进一步展现三星堆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三星堆遗址的神秘面纱正在被逐步揭开。这些珍贵的文物和遗迹,不仅展示了古蜀文明的辉煌,也为研究早期国家的进程及宗教意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将继续刷新我们对古蜀文明的认知,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增添新的实物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