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院士团队研制GlobeLand30,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陈军院士团队研制GlobeLand30,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近日,沙特阿拉伯王国勘测和地理空间信息总局局长穆罕默德·阿尔萨亚尔一行赴莫干山地信实验室调研。莫干山地信实验室陈军院士、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一级巡视员程鹏飞参与调研。会上,实验室各项目负责人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介绍了实验室整体情况,展示了卫星遥感资源及其典型应用、智能测绘机器人、实景三维中国工程、遥感监测能力建设、SDGs综合监测评估在浙江德清的实践案例等成果,重点讲解了数据共享、知识产权共享、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动态监测等内容。阿尔萨亚尔表示,相关技术紧贴科技前沿,示范应用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建议两国在部委层面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实现更多合作。陈军建议,依托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国际咨询委员会的平台,成立学术小组,谋划开展澳大利亚、沙特和中国共同参与的多边合作,争取列入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的支持事项。
这一场景,正是陈军院士在遥感技术领域国际影响力的生动体现。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陈军在遥感技术和基础地理信息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测绘工人到国际知名科学家
陈军的职业生涯始于安徽霍邱县的一名测绘工人。1983年,他从武汉测绘学院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王之卓院士。此后,他历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助教、副教授、教授,并担任测绘遥感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1995年底,他调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历任副主任、主任、总工程师等职务。
在学术领域,陈军院士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5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和1项863重点项目在内的30余项科技项目。他负责完成了全国1:5万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等多个国家基础测绘重大(点)工程项目,提出了Voronoi动态空间关系等多种新模型、新方法。他研制出全球30米地表覆盖数据产品GlobeLand30、全国1:5万数据库更新技术体系、我国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学术专著2部,培养了50余名博士研究生。
遥感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陈军院士在遥感技术领域的最大成就之一,是主持完成了全球30米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制图项目。这一项目历时多年,最终成功研制出全球30米地表覆盖数据产品GlobeLand30。该数据产品不仅填补了国际上高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的空白,还被联合国列为首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最佳实践。这一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陈军院士的第一作者论文《全球30米地表覆盖遥感POK方法》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实景三维技术引领城市规划新方向
近年来,陈军院士将研究重点转向实景三维技术及其在城市规划和数字经济中的应用。在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智库联盟的讲座中,他深入探讨了实景三维技术的最新进展,着重分析了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低空经济和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应用前景。陈军院士的见解不仅具备前瞻性和科学性,还为宁波在新征程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
作为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的主席,陈军院士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积极发声,推动中国遥感技术走向世界。他于2004年起历任ISPRS大会主席、秘书长、主席和第一副主席,为提升我国在遥感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他还担任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积极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荣誉与责任并行
陈军院士的贡献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及世界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奖、世界地理信息杰出奖、亚洲地理空间信息终生成就奖和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0年被评为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首批科技领军人才。
如今,陈军院士仍在科研一线奋斗,为我国测绘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他的研究方向包括高光谱遥感学习建模与信息提取、长时间序列遥感分析及深度学习遥感图像分析、生态环境评价与监测、生态系统服务、GIS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精准农业将更加注重技术的集成与创新。未来,精准农业将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同时,精准农业的发展也将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成本高昂、农民技术水平有限、农业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与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推动精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