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盛唐无人对上,宋朝才对出下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盛唐无人对上,宋朝才对出下句

盛唐时期,无人能对下李贺的半壁江山吗?

岁月荏苒,沧海桑田。自古以来,中华大地涌现出无数风骨卓绝的诗人,他们或慷慨悲歌,或清新脱俗,或豪情万丈,留下一首首传诵千古的不朽诗篇。

然而,在这群星璀璨的天空中,有一位诗人却显得格外特别——他就是唐朝诗人李贺。

李贺七岁写诗,才华震惊大儒

这一年的春天,洛阳城里的杏花开得正盛。韩愈来到好友家中做客,不经意间瞥见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正在庭院中专注地写着什么。

韩愈好奇地走近一看,竟发现这孩子正在写诗!而且,诗写得竟如此优美,句句珠玑,令这位德高望重的大儒也不禁为之惊叹。

他问身旁的仆从:"这孩子是谁家的孩子?"仆从恭敬地回答:"回大人,这是李家的小公子,名叫李贺。"

韩愈点点头,暗自思忖:想不到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竟有如此惊人的才华。

他不禁对这个孩子的前途充满了期待。一语成谶。韩愈的期望并没有落空。此后的岁月里,李贺的诗名如日中天,传遍大江南北。

然而,命运却没有眷顾这个天才诗人。

皇族旁支,不受武后待见

其实,李贺并非寻常人家的子弟。他的祖上曾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在唐朝建立之初就承封郑王。

然而好景不长,武则天当政后,对李氏宗族进行了大规模清洗。李贺的祖上不得不迁居洛阳,从此没落。

李贺出生时,家道已中落,生活艰难。他的父亲李晋肃虽然博学多才,但仕途不顺,一辈子都没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李贺从小目睹父亲的落寞,对那些位高权重的达官贵人也没什么好感。然而,这位小公子骨子里却流淌着桀骜不驯的血液。

他酷爱写诗,常常独自一人漫步山水间,任由诗兴在胸中激荡。每当灵感来临,他就会立即命侍从取来纸笔,奋笔疾书,将心中的感悟尽情挥洒。

母亲见儿子废寝忘食,心疼不已

一天,李贺又骑着心爱的白马,带着书童信步林间。看到美景,灵感涌现,他便停下马,在纸上写下一句句动人的诗句,写完便随手扔到身后书童的背篓里。

就这样,从清晨到日暮,李贺都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完全忘记了时间。

当他回到家中时,母亲一看那已经装满诗稿的背篓,又是心疼又是自豪。她知道儿子为写诗付出了太多,又担心他累坏了身子。

于是,她轻轻抚摸着李贺的头,说:"我的儿啊,你要爱惜自己啊。你的身体才是最宝贵的,千万别累坏了。"

李贺听了母亲的话,感动地点点头。他知道母亲是为自己好,但内心深处,他更清楚自己有一个伟大的使命——那就是用诗歌照亮这个世界,表达心中的理想。

李贺:一个"诗鬼"的诞生

李贺的诗,从词藻到意境无不充满奇诡之美。他善于在诗中融入鬼怪题材,给人以阴郁悲凉之感。

加之他本人长相清癯,状如鬼魅,常人见了都要退避三舍。

久而久之,世人便给他起了一个绰号——"诗鬼"。然而在朋友眼中,李贺却是一个风趣幽默、充满才情的人。

他和李商隐、温庭筠等诗人常聚在一起,谈诗论文,言谈风生,成为洛阳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只可惜,李贺的人生苦短。他才华横溢,却不得志,壮志难酬。因相貌丑陋,他在功名上屡遭挫折,仕途坎坷。最终英年早逝,年仅 27 岁。

但他留下的诗作,却成为千古传唱的绝唱。

才华遭人嫉,屡试不中第

韩愈欣赏李贺的才华,一直想举荐他入朝为官。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韩愈写信给李贺,准备安排他参加科举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李贺的父亲去世了。

按照唐朝的礼制,李贺需要为父守孝三年。三年后,韩愈再次写信给李贺,鼓励他参加科举。

这一年,负责主持考试的正是韩愈,他本想在考场上为李贺解围,让这个怀才不遇的年轻人一展宏图。

然而,当李贺的卷子呈到考官面前时,有人突然提出异议。原来,李贺父亲的名字中有一个"晋"字,与"进士"的"进"字同音。

有人就借题发挥,说李贺有"忌讳",不宜考取进士。韩愈闻讯大怒,据理力争,为李贺伸张正义。

然而木已成舟,这场考试最终还是被迫取消。从此,李贺对朝廷政治彻底心灰意冷,开始了漫长的隐居生活。

京城梦碎,壮志未酬

后来,在韩愈的极力推荐下,李贺终于得以出任京城礼部侍郎。然而到了京城后,他才发现,这里的官场险恶,尔虞我诈,处处充满了陷阱。

正直敢言的李贺,常常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对朝政的腐败感到无比失望。

加之他本就体弱多病,在京城的这段日子,更是加速了他的病情。终于有一天,李贺再也无法忍受,毅然辞官归乡。

在离开长安的途中,他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金铜仙人辞汉歌》。

诗中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借古讽今,以金铜仙人的口吻,揭露时政的腐朽,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失意之情。

盛唐时期,竟无人能对下这阕千古绝唱的后半句。直到宋朝,才有诗人为它续写下阙。

石延年为它续写传奇

宋朝,一位名叫石延年的诗人横空出世。他博学多才,风流倜傥,却也仕途坎坷。

有一次,他在酒宴之上听人讨论李贺的名句,兴致大发。当时他已经微醺,忽然开口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石延年的下阙,对仗工整,字字珠玑,把李贺诗句的意境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在场的宾客都惊叹不已,从此石延年的名声也随之鹊起。

其实,石延年能够对出如此绝妙的下阙,也是源于他与李贺相似的人生境遇。他同样仕途不顺,被小人陷害,郁郁不得志。

所以他才能真正理解李贺诗中那种苍凉悲怆、壮志未酬的情怀。他用一个"月"字,把李贺的诗意引申开来,给人更多遐想的空间。

后来,毛泽东也曾引用过这句诗,可见其影响之广泛。从李贺的辛酸,到石延年的惆怅,再到后世读者的共鸣,这首诗跨越了时空,成为一曲千古传唱的绝唱。

天问酬壮志,诗鬼泣千古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这是一位不得志的诗人,向苍天发出的灵魂拷问。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壮志难酬,他用诗歌记录下来,用这种方式与天地对话,与古今同悲。

李贺短暂却传奇的一生,是一个天才在命运的蹉跎中不断挣扎的历程。他用他独特而悲凉的诗风,在中国文学的星空中划过一道亮丽的弧线。

他的作品,让后世无数有志之士感到共鸣,在他们的笔下,李贺的诗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今天,我们回望李贺的人生,依然能感受到那种不屈的精神和澎湃的热情。

"诗鬼"已逝,但他的诗魂长存。那首"天若有情天亦老"的绝唱,仍在时空的穹宇中回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书写自己的传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