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哪些人甘油三酯容易超标?如何科学调控甘油三酯水平?

创作时间:
2025-01-21 16:59:1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哪些人甘油三酯容易超标?如何科学调控甘油三酯水平?

我们常说的血脂,其实包含两种关键成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很多人非常重视胆固醇水平,却忽视了甘油三酯,甘油三酯异常同样是健康的隐形威胁,危害不容忽视!

一项覆盖6万人的研究表明,65岁以下人群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哪些人甘油三酯容易超标,如何科学调控甘油三酯水平?今天一一了解。

甘油三酯高,心脏易崩溃

甘油三酯又称为中性脂肪,是甘油分子与脂肪酸反应所形成的脂类,为血脂的其中一种组成部分,正常参考值为0.45至1.69毫摩尔/升(mmol/L)。

甘油三酯参与人体胆固醇代谢,临床上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并列,成为血脂检查的基本项目。

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过高,会让血液变得黏稠,聚集更多胆固醇,“坏”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渐渐形成小斑块,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梗、中风等疾病。

5类人群重点检测甘油三酯

  •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病史者;
  • 存在多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甲减、肥胖、吸烟)的人;
  • 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
  • 有家族性高血脂的人;
  • 跟腱增厚、皮肤或肌腱出现黄色瘤者。

20至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女性每年检测1次;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每3至6个月检测1次。

超过1.7就危险,低于1.2最理想

我国2007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关于甘油三酯的判定标准为:

  • 小于1.70mmol/L为适当水平;
  • 1.70至2.25mmol/L为边缘性升高;
  • 大于等于2.26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2022年,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发表共识声明,给出的标准则更加严格:

当空腹甘油三酯≥1.2mmol/L时,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及其残余物就已经开始在血液中累积了;甘油三酯≥1.7mmol/L时,会导致心血管病风险明显升高。

新共识还对甘油三酯水平进行了危险分层:低于1.2mmol/L属于理想状态;1.2至1.7mmol/L为临界水平。

控制甘油三酯的6个关键

1. 补充鱼油:减少血栓,维持血脂健康

鱼油中富含能够有效调节血脂的OMEGA-3(由EPA和DHA组成)。EPA可减少血栓形成,对血管内皮结构的影响更显著;DHA,又被称为“脑黄金”,OMEGA,3必须由食物供给,促进大脑发育。

2. 补充卵磷脂:乳化脂肪,改善血清脂质

卵磷脂被称为“血管清道夫”,含有磷脂酰胆碱和乳化作用。磷脂酰胆碱在体内可转化为胆碱,参与神经传递和胆固醇代谢,有助于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内积聚。卵磷脂的乳化作用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可能维持健康的脂质代谢,减少血脂异常风险。

维生素E可抗氧化,锁住卵磷脂活性,加快血液循环。选择👉纽崔莱天然卵磷脂维生素E粉或片作为营养补充剂,减轻血管压力,预防血管堵塞。

3.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降低中风风险

膳食纤维通可以减少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吸收和合成,降低血脂;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提高血管的弹性和稳定性,降低中风风险。当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在25至29克之间时,各种疾病风险的降低最为明显。每天摄入超过29克会带来更好的效果。(来源中国疾控中心:https://www.chinacdc.cn/gwxx/201902/t20190212_199431.html)

谷物、豆类以及部分蔬菜如芹菜、秋葵、春笋等,都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也可选择食用富含膳食纤维,以及菊粉、抗性糊精、半乳甘露聚糖等益生元提取物的纽崔莱纤维粉或膳食纤维咀嚼片,有助促进血管健康,降低中风风险。

4. 低脂控糖:减少甘油三酯合成

油炸食品含有大量脂肪,不宜多吃;尽量避免摄入肥肉、猪油、蛋黄、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含量较高的肉类;糖类食物在体内会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的过量摄入不仅会提升血糖,同时也会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和积累。

美国亚特兰大心血管组织的心脏病学专家曼弗雷德·桑德勒说:“我坚持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摄入适量蛋白质,避免加工糖。这样不仅能保持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正常,还有助减肥。”

5. 将运动变成一种习惯:加速甘油三酯分解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至5次,比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保持体重指数不超过24,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

6. 避免压力累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上升风险

压力会使体内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促使肝脏将更多的脂肪转化为甘油三酯,并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中甘油三酯水平上升。在忙碌之余应抽空发呆5分钟,或加入大健康社群,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户外放松心情,适当宣泄压力。

参考资料: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国循环杂志,201631(010): 937-950.

[2]孔德慧,范中杰.无形杀手:高甘油三酯血症[J].大众健康,2016:43.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