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琼瑶回乡探亲:《回乡偶书》里的乡愁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42: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琼瑶回乡探亲:《回乡偶书》里的乡愁

2024年12月4日,著名作家琼瑶在台湾家中去世,享年86岁。这位以细腻笔触和真挚情感著称的文学巨匠,用她的一生诠释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琼瑶,原名陈喆,1938年4月20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湖南衡阳。1949年,年仅11岁的她随父母迁居台湾,开始了长达近四十年的离乡生活。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琼瑶凭借坚韧的精神和对文学的热爱,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成为华语文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1988年,对琼瑶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她终于获得了回乡探亲的机会。怀着激动而复杂的心情,琼瑶踏上了归乡之路。她没有急于返回衡阳,而是选择先游历祖国的多个城市,从四川到重庆,再到北京,每到一处都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和美好的回忆。

在游历过程中,琼瑶被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深深吸引,感受到了祖国壮丽山河的美丽与悠久历史的深度。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内心世界,也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和素材。

最终,琼瑶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衡阳。当她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感慨。家乡的青山绿水仿佛凝固了时光,让她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琼瑶的归来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人们手持鲜花,夹道欢迎这位游子的归来,场面温馨而感人。琼瑶在祭祖时,特意来到爷爷的墓前,跪下双手合十,向长眠的先辈诉说自己的经历和创作成果。那一刻,泪水与微笑交织,共同诉说着她对家乡的不舍与热爱。

这次回乡之旅,琼瑶创作了《剪不断的乡愁》一书,书中收录了她回乡期间的所见所感,以及对故乡的深情回忆。她写道:“回首衡阳,遥望湘江/白云深处,是我故乡/寄语白云,归我故乡/告我亲人,未曾相忘/浪迹天涯,怀我故乡/眉间心上,皆我故乡。” 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琼瑶对故乡的思念,也成为了她乡愁情感的代表作。

琼瑶的作品中,乡愁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无论是早期的《窗外》《烟雨濛濛》,还是后来的《几度夕阳红》《在水一方》,都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她的文字细腻而优美,总能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引发共鸣。

琼瑶的文学创作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她的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中国美学和情感。她曾说:“中国人爱自己的祖宗,爱自己的土地,爱自己的故乡,爱自己的家园,所以留下了‘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等千古名句。” 琼瑶的文字不仅展现了对爱情的向往,更透露出她对故乡的深情。无论身处何地,家乡始终是她心灵的归宿。

作为一位跨越时代的文学巨匠,琼瑶用她的作品连接了海峡两岸,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她的作品在大陆出版后,迅速风靡全国,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也推动了两岸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认同。琼瑶的传奇一生,她在海峡两岸的影响力,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琼瑶曾说:“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任何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 对她而言,乡愁是对故土的思念,是对亲人的牵挂,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这种情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她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

如今,琼瑶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留下的文字和情感将永远留在读者的心中。正如她所说:“中国人的血液里,总是绵绵不断地流动着一条黄河,一条长江!” 琼瑶的文字,已经汇入中国文化的黄河、长江,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的一部分。她对文学的贡献,对乡愁的诠释,将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