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叶嘉莹解读苏轼《定风波》:教你如何面对人生风雨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39:5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叶嘉莹解读苏轼《定风波》:教你如何面对人生风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轼在《定风波》中的名句,也是他面对人生风雨的真实写照。著名学者叶嘉莹教授曾评价说:“苏东坡一生漂泊、流浪,最远到达岭南,却以诗歌为自己最好的修养。一般人遇到点挫折,就会心慌意乱,不知道怎么安排,而苏东坡即便披着蓑衣,哪怕一生行走在风雨中,都无所畏惧。”

苏轼,这位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在其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展现了令人敬佩的乐观精神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他的一生,仿佛是一部浓缩的人生戏剧,从政治上的辉煌到被贬谪的低谷,每一次起伏都塑造了他独特的人生观。

01

逆境中的成长

苏轼的仕途充满了波折。他早年进士及第,才华横溢,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外放。更令人唏嘘的是,他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险些丧命。出狱后,他被贬至黄州,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流放生涯。此后,他又辗转惠州、儋州等地,每一次贬谪都意味着生活环境的恶化和人生困境的加深。

然而,正是这些逆境,成就了苏轼的文学创作和人生哲学。在黄州,他脱下文人的长衫,结庐种地,将清贫的日子过出了滋味;在惠州,他挖草药,酿美酒,用几颗荔枝就治愈了生活里的苦;到了最偏远的海南,食无肉,居无室,他还是能随遇而安,在那里生活了好几年。苏轼曾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总结,也是对后人的启示: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中有安宁,哪里都是故乡。

02

诗词中的自我救赎

苏轼的诗词,是他面对逆境时的精神支柱。在《赤壁赋》中,他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在苏轼看来,生命虽然短暂,但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永恒的价值。活着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在每一次的体验中,找到成长的力量。

在《定风波》中,苏轼用“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他对人生风雨的超然态度。这句词不仅描绘了他在风雨中穿着蓑衣,从容不迫的形象,更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苏轼用“竹杖芒鞋轻胜马”对比官场与隐逸生活,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逆境的乐观态度。“也无风雨也无晴”则传达了一种超越得失、荣辱的境界,反映了苏轼历经磨难后的内心平静和超脱。

03

儒释道思想的融合

苏轼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离不开他对儒释道思想的融合。在黄州期间,他深入研修儒释道学问,将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与超脱世俗的佛道思想相结合。这种思想的融合,使他在面对人生低谷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对未来的希望。正如他在《定风波》中所写:“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即使在最寒冷的时刻,他也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04

叶嘉莹:诗词的力量

叶嘉莹教授在解读苏轼的诗词时,多次提到诗词对苏轼心灵的滋养。她说:“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的提升功用,这是一件极可遗憾的事情。”

苏轼的诗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生活的指南。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欣赏每一处风景,珍惜每一次相遇,接受每一次离别,治愈每一次伤害。正如叶嘉莹教授所说:“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或许也是:在我长途跋涉的人生里,我要用诗歌洞见自己的微光。”

05

启示与反思

苏轼的人生智慧,对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苏轼的智慧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他教会我们,无论命运如何起伏,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活着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在每一次的体验中,找到成长的力量,学会自愈,学会释怀。

让我们以苏轼为榜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活出自己的精彩。在人生的风雨中,愿我们都能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与坚定,用乐观的态度和诗词的力量,点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