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艾滋病防治见成效:治疗成功率95.68%,母婴传播零记录
甘肃艾滋病防治见成效:治疗成功率95.68%,母婴传播零记录
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底,甘肃省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达11062例,较去年同期增长4.5%。面对这一公共卫生挑战,甘肃省通过加大检测力度、完善治疗网络和高质量母婴阻断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检测筛查全覆盖,早发现早治疗
甘肃省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艾滋病检测网络,全省共设置艾滋病监测哨点61个,监测8类重点人群5.5万人。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全省已建立1家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15家艾滋病确证实验室、365家筛查实验室、1524家检测点,550个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筛查561.7万人次,占总人口比例的22.54%,较去年同期增长15.35%。这使得更多的潜在感染者能够被及时发现,为早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完善治疗网络,提高治疗成功率
为了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甘肃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网络。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配合,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了便捷的就医途径和持续的医疗支持。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全省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达88个,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共11062例,其中抗病毒治疗10385例,全省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为93.88%,治疗成功率为95.68%。这不仅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为减少艾滋病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母婴传播率保持零,阻断成效显著
甘肃省依托预防母婴传播项目,为育龄人群、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提供健康教育、监测咨询、干预治疗等服务,基本建立了以妇幼保健服务体系为基础的预防母婴传播服务模式,形成了从筛查、治疗到随访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发生率。目前,全省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保持在零。
重点人群防控,遏制“两头翘”趋势
数据显示,甘肃省艾滋病疫情呈现以下特点:疫情覆盖面广,地区分布不平衡。现存活病例在全省86个县(市、区)均有分布,兰州市、天水市、临夏州病例占全省总病例数的52.9%。性传播仍是主要感染途径。新报告病例中性传播占比为99.7%,艾滋病已经向一般人群扩散,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出现青年学生和老年人疫情“两头翘”的上升趋势。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甘肃省大力推进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及早筛查率等六项“高质量”治理措施,成效显著。特别是在重点人群干预方面,持续推进“互联网+”干预措施,在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中全面开展风险评估、健康教育、促进检测、药物预防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全链条综合干预。
创新防控手段,提升监测精准度
甘肃省将抓住以防艾委为牵引和纽带,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加大监测检测设备、治疗药物、宣传教育活动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提升艾滋病监测检测等方面的精准度和针对性,努力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
经过持续努力,甘肃省艾滋病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基本阻断,经注射毒品传播和母婴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检测力度持续加大,治疗覆盖率和治疗成功率明显提升,全省整体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但防控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