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十二大板”到乒坛领袖,徐寅生与中国乒乓球的辉煌历程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43: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十二大板”到乒坛领袖,徐寅生与中国乒乓球的辉煌历程

徐寅生是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不仅在运动员时期多次获得世界冠军,退役后还为中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带你回顾徐寅生的精彩人生。

徐寅生,1938年出生于上海市,祖籍为江苏省苏州市。徐寅生一家共有8个兄弟姐妹,他是最小的一个。年少时期,徐寅生就对乒乓球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而他的球员生涯,更是充满了高光时刻。

1955年,还在上中学的徐寅生自己出于对乒乓球的热爱,进行了不间断的刻苦训练,最终成为了上海市学生队的一名正式乒乓球员。在球队里,徐寅生接受了更为系统的训练,打球的技术相较之前也更胜一筹,并在上海市承办的各种有关乒乓球的比赛上大展身手,取得了耀眼的成绩数据。

1956年4月,徐寅生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大型国际比赛,他代表上海队,与罗马尼亚的乒乓球队在赛场上进行角逐。

1959年,凭借精湛高超的球技,徐寅生进入中国乒乓球国家队。进入国家队后,徐寅生在乒乓球坛上,更是大放异彩。

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而徐寅生在这场比赛上,打出了人生的“经典之最”。那年的比赛,徐寅生带领中国队征战日本队,当时的日本队是全球乒坛的霸主,有着不少实力非凡的名将,星野展弥,就是当年日本队的世界冠军。面对这样的对手,我国的队员必行是有压力的,而要在赛场上和星野交手的,正是的徐寅生。不过,即使面对如此的强敌,中国队员徐寅生依旧发挥出了极高的实力,甚至打出了“十二大版”的经典场面。


场内的观众,也都随着徐寅生打板的节奏,整齐地数着板数。最终,徐寅生连扣星野12大板,破解了日本一直引以为傲的“弧圈球”,赢得了比赛!这精彩的一幕令工人体育馆内的所有观众沸腾了,场上雷鸣般的掌声延绵不绝,这场比赛也成为世界乒乓球史上的经典一战。


在徐寅生拿下这关键一局后,中国队愈战愈勇,最终以5:3的成绩击败了日本队,获得了全场比赛的最终胜利,中国第一次拿到了斯韦思林杯!在接下来的男子单项比赛中,中国队更是捷报连连,徐寅生和庄则栋、李富荣、张燮林三名队员,直接包揽了那年男单比赛的前四名!同年的女乒选手邱钟慧,也夺得了女单冠军。那一年,中国一举夺得了三项世界冠军,而此后,中国乒乓的名号,响彻世界。

1963年,中国队再遇日本队,徐寅生依旧力挽狂澜,打败了日本又两位名将——荻村和三木,中国队最终以5:1的成绩再次战胜日本队,蝉联了世界乒乓球赛的男团冠军。

1965年的“第28届世乒赛”上,日本队三败于徐寅生的强势攻击之下,中国队实现了“男团三连冠”。同年,徐寅生还获得了那届世乒赛上的男子双打冠军。中国乒乓球,也在那个年代,成为了新的世界乒坛霸主。


在将中国队送上顶峰后,徐寅生选择了退役,比刚开始担任中国乒乓球国家队的男队教练。1967年,徐寅生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陈丽汶。我们常说“文体不分家”,乒乓球手徐寅生的妻子陈丽汶,是一位舞蹈演员,容貌俊美,也是上海人。12岁的时候,陈丽汶考入了北京舞蹈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中国歌剧院,并在一些歌舞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像是《鱼美人》、《红绸舞》等。相恋一年后,二人1968年在北京结婚,组建家庭。婚后,二人育有一子,名唤徐华章。由于丈夫职务的原因,能够在家里陪伴家人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婚后家里的大事小情基本都是妻子一人处理的。虽然聚少离多,但陈丽汶没有对丈夫有过什么怨言,依旧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的事业,做好他的“大后方”。

任职教练期间,徐寅生对我国的乒乓球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创新贡献。一直以来,我国的打法基本都是直板快攻,虽然这样的打法曾经为中国队带来了很多荣耀,但在1971年时隔6年重返世乒赛的赛场上,中国对在男子单打项目上却未能和往届一样取得金牌,这让徐寅生陷入了思考。他认识到,我国的打法需要作出一些改进。于是,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将速度与旋转相结合的新打法,这种打法要注意五个要素,那就是“快、准、狠、变、转”。他的这种方法在后来1973年,球员郗恩庭在南斯拉夫举办的“第32届世乒赛”中取得了成功,并赢得了那一年的男单冠军。


郗恩庭

1977年,徐寅生被任命为国家体委副主任,开始了自己的从政生涯,两年后,他接任中国乒协的主席。不过,在徐寅生刚上任主席的时候,就面临了自己从政生涯的第一个难题。在那一年的世乒赛上,中国队表现很是差强人意,仅仅男女混双拿了冠军。一时间,舆论四起,大家都对中国乒乓球未来的发展感到担忧。面对压力,为了抚慰人心,更为了中国乒乓球的事业,身为乒协主席的徐寅生,立下了军令状:“要是中国队再输,我就辞职!”


有压力就会有动力,有动力就会有执行,两年后,到了1981年,在徐寅生的带领下,中国队重返巅峰,包揽了当年世乒赛的全部项目的冠军!

1995年,徐寅生成功当选国际乒联的主席,而他也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担任此职务的中国人。上任国际乒联主席的四年间,徐寅生对各项乒乓球运动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完善,极大提高了乒乓球的职业化和商业化程度。1999年,徐寅生主动从国际乒联辞职,2009年,卸任中国乒协主席。


在“乒乓外交”50周年之际,有节目组专门对徐寅生进行了采访。他,正是当年那段历史的见证者之一。1971年3月,中国乒乓球队来到了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的世锦赛。比赛期间,美国运动员科恩错上了搭载中国队员的客车。中美两国的“乒乓外交”的序幕,也在这机缘巧合下,缓缓拉开了序幕。其实早在以前,中国第一代的乒乓国手在参加比赛的时候,就已经碰到过美国的运动员。以往的前辈们在见到外国队员时,也都是很正常地进行比赛,没有说一看到美国人就心生敌意之类的,更不会说因为对方是外国人,就不给好脸色,甚至联手都不握。所以对于这样的情况,坐在车上的中国队员,心里并没有太大的波动。

徐寅生是这样说的:“他上来以后,说老实话,没人感到特别惊奇,也没人说非要把他弄下车去。”


不过,这次他们和外国运动员的相遇不是在赛场上,而是共处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车上都是中国人,上车的是赛场上的对手,还是自己闹乌龙上错了车,这样的场面,对于车上的所有人来说,都着实尴尬到了冰点。那么,当时双方是怎么破冰的呢?就在大家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庄则栋站了出来。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庄则栋曾是国家队的主力之一,实力超群,曾三次获得过世界冠军。


庄则栋

除此之外,待人接物上,庄则栋也很是热情,当他看见这位美国运动员在车上孤零零的,大家对他也都不太热情,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又想到周总理说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庄则栋就主动地上前和柯恩打招呼。简单接触后,两人就熟络了起来,车上的气氛也不再尴尬。到达目的地后,车上队员下了车,很多记者都为了上来,想要进行采访。不过,让记者们感到惊奇的是,庄则栋和一个老外球员交谈得很是火热,记者们都感到很是新奇,于是就拍下了他们互动时的情景,并在媒体上发了出去。


这张照片新闻发表后,没过多久中国方面就想美国运动队发出了比赛邀请,所以在名古屋世锦赛之后,美国运动队就直接来到了中国。在那样一个时刻,我们都说“小球推动大球”,那为什么乒乓球能成为推进中美两国友谊的不二之选,打破两国之间的坚冰,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呢?在节目上,徐寅生对于中美两国“乒乓外交”的发展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能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还是从乒乓外交开始。”另外,他还表示:“真正体会到了打乒乓球还能为促进人类世界的和平,过去讲两国友谊的时候,好像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变化,但在中美乒乓外交发生后,双方通过民间的这种交往,打开了中美几十年来互相封闭不往来的局面。”另一方面,乒乓外交不仅使得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和其他各国的关系,更是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改变。


现如今,徐寅生已和妻子结婚50多年了,儿子徐华章也早已成家立业,而他自身,也已有86岁的高龄了。但他依旧保持以往的热忱,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乒乓球事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国家的乒乓球事业做出贡献。愿徐老身体健康,安度晚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