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常见睡眠障碍的成因、症状与治疗全解析
梦魇:常见睡眠障碍的成因、症状与治疗全解析
梦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时因梦中受惊吓而喊叫,或觉得有东西压在身上无法动弹。醒后能生动回忆噩梦内容。本文将全面解析梦魇的成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方法。
就诊科室
- 精神心理科
- 神经内科
是否医保
- 否
英文名称
- nightmare
是否常见
- 是
是否遗传
- 否
并发疾病
- 睡眠障碍
- 睡瘫症
- 入睡幻觉症
治疗周期
- 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必要时给予心理治疗、睡眠支持治疗
临床症状
- 睡眠时出现肌张力下降
- 幻觉
- 呼吸困难
- 胸部压榨感
好发人群
- 青少年
- 生活压力过大者
- 作息时间不规律者
常用药物
- 阿普唑仑
- 劳拉西泮
- 氯米帕明
- 甜梦胶囊
常用检查
- 脑电图检查
- 多导睡眠监测
疾病分类
按照发作诱因,本病可分为两大种类:
心理性梦魇症
患者在发病前有一段时间存在内心矛盾或者焦虑,或白天受到内容恐怖的影视剧或情节恐怖的鬼怪故事等可诱发内容恐怖的梦境。
躯体性梦魇症
患者睡前进食大量食物以致过饱,或患有某些躯体疾病导致呼吸不畅或由于发热使快波睡眠增加。
病因
梦魇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它通常在压力比较大、过度疲累、作息不正常、失眠、焦虑的情形下比较容易发生。
主要病因
- 疾病因素:梦魇是人睡眠时发生一过性脑缺血引起的,人白天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时,会产生很可怕的眩晕、心悸、胸部压迫感、眼发黑、耳鸣和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
- 睡姿不当:梦魇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睡姿不正确引起的,比如在睡觉时把手放在胸前,压在心脏上,在不知不觉中会感到呼吸困难,形成梦魇。同时仰睡和卧睡也容易引起梦魇。因此睡觉时的睡姿很重要。
- 性格因素:频繁的梦魇发作与特定的人格特征有关,如分裂型、边缘型人格障碍,梦魇患者常常表现为异常外向的性格。
- 精神因素:精神受到刺激或经历了非同寻常,尤其是带有恐怖色彩事件的人容易发生梦魇。
- 环境因素:睡前让孩子听紧张兴奋的故事,看紧张惊险的电影,或教育不当,用威胁的方式哄小孩入睡。或者卧室空气污浊、过热,被褥过厚、胸前受压等均可导致。
- 药物因素:服用左旋多巴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及某些抗高血压、抗精神药物等,可能会导致或加重梦魇。
诱发因素
精神压力大、紧张、受到心理创伤、睡前过量进食,白天过于劳累、疲倦以及受到恐怖刺激等影视内容影响,服用左旋多巴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及某些抗高血压、抗精神药物等均可以诱发梦魇。
流行病学
有资料显示超过50%的人体验过“睡眠瘫痪症”,3%~6%的人会反复出现这种情况。科学家已经确定此种症状与生活压力有关,多发于青少年以及年轻人。散发性梦魇无性别差异,但家族型梦魇女性较男性更为常见,且更为严重。
好发人群
- 青少年
- 生活压力过大者
- 作息时间不规律者
症状
梦魇表现为以恐怖不安或焦虑为主要特征的梦境体验,常常导致觉醒,事后患者能详细回忆梦境。
典型症状
梦魇主要表现为梦中见到可怕的景象或遇到可怕的事情,醒后仍有短暂的恐怖、焦虑和情绪紧张,伴有不能转动、心跳加速、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对梦境中的内容尚能记忆片,发作后依然入睡。
并发症
长期的梦魇可导致久治不愈的睡眠障碍、睡眠感知障碍,引起入睡幻觉症、焦虑症,还可继发各种躯体不适。
就医
如果出现梦魇的症状,如梦醒后恐惧、焦虑,伴有心慌、胸闷等,需要及时就诊。
就医指征
- 持续梦魇发作一个月以上者,或有梦魇经历长达1年以上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 梦魇引起较为严重的睡眠障碍者,需要就医治疗。
就诊科室
- 大部分患者需要去精神心理科就诊。
- 还可以选择前往神经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梦魇发作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心悸、胸闷、劳累、睡眠障碍等)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乏力、头晕、肢体麻木、视物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 哪些情况下梦魇会加重?
需要做的检查
一般无需特殊检查,如果有频繁发作梦魇的患者,可进行以下检查:
- 精神检查:一般会对患者进行精神检查,了解患者的感知能力、想法、情绪和意志行为活动。
- 身体检查:通过必要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头颅CT、磁共振等检查,排除是否存在有其他躯体疾病导致的梦魇。
- 多导睡眠监测:一般在需要排除其他异态睡眠以及患者出现梦魇时伴有刻板或重复行为导致自己或他人伤害时才进行。
诊断标准
本病诊断不难,患者自述梦魇经历即可诊断。梦魇在儿童中很常见,最多见于3~7岁的儿童。梦魇发生在有梦的眼快动睡眠阶段。因为眼快动睡眠在后半夜的睡眠中占的比例较高,所以梦魇在后半夜发生的机会更多,做噩梦的当时,心跳和呼吸可能会增快,但是不会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反应。儿童从梦魇中醒来,常常会哭,会说害怕,家长的安慰能使他安静下来继续入睡。
鉴别诊断
本病一般无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治疗
偶发的梦魇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去除诱发因素,包括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积极健康生活态度,将有利于减少梦魇的发生。但反复发作,次数较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镇静剂或其他方法治疗。
治疗周期
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必要时给与心理治疗、睡眠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
- 儿童梦魇一般不需药物治疗,但反复发作,次数较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镇静剂,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睡前服用氯米帕明也有效。
- 在有精神分裂症等相关疾病情況下可以选用抗精神病药物。短期减少发作可以使用减少快速动眼期睡岷的药物,比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以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 病因治疗:对于梦魇频繁发作的患者,应仔细查明原因并给相应的处理。如抗抑郁剂和镇静催眠药物应避免突然停用,应逐渐减量,晚餐避免过饱,睡眠之前不接触恐怖刺激性的影视、图书资料,以及注意睡眠姿势。躯体和精神病引起者,应当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 行为治疗:多种方式描述梦境,通过回忆或叙述将梦境演示或画出来,加以讨论解释,减少患者对梦魇的恐惧感。
预后
梦魇预后良好,一般会自愈,如果长期发作,经过药物治疗也会很快恢复,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梦魇也可以减少。
能否治愈
梦魇部分患者可以自愈,经过系统规范治疗也可以痊愈。
能活多久
梦魇积极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随着诱因的消除,本病即会自愈,且无需复诊。
饮食
中医认为梦魇一般与气血两虚,气不周运,气滞血瘀,凝阻经脉有关,多补充优质蛋白质以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多补充膳食纤维来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对本病有非常好的帮助。
饮食调理
- 忌临睡前饮食:如果临睡前吃东西,会加重了肠胃的负担,身体其它部分也无法得到良好休息,不但影响入睡,还有损于健康。
- 忌睡前饮浓茶、喝咖啡:浓茶、咖啡属刺激性饮料,含有能使人精神处于亢奋状态的咖啡因等物质。睡前喝了易造成入睡困难。
- 核桃:核桃是一种滋养强壮品,可治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和饮食不振。每日早晚各吃些核桃仁,有利睡眠。
- 桂圆:性味甘温,无毒,桂圆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医失眠健忘、神经震弱等,适当食用可以缓解梦魇。
- 莲子:莲子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心烦梦多而失眠者,则可用莲子心加盐少许,水煎,每晚睡前服。
- 食醋:劳累难眠时,可取食醋1汤匙,放入温开水内慢服。饮用时静心闭目,片刻即可安然入睡。
护理
梦魇发作时需要依靠家人的心理疏导和沟通,消除患者紧张的心理压力,或是分担患者内心的痛苦,疏导患者的情绪,由家人帮助改正患者的不健康的饮食睡眠习惯,可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极大的帮助。
日常护理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 心理疏导:安抚患者情绪,疏导患者的心情,沟通患者内心的障碍,分担患者内心的压力,心理疏导在本病的护理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 注意睡眠环境: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经常变换睡姿或选择合适的卧具,枕头以8~12厘米为宜,尽量右侧卧位。
- 其他:睡前可以饮用温牛奶或用热水泡脚,进行冥想、打坐,更利于入睡。
病情监测
本病一般情况下无需监测病情,梦魇严重者需要日常监测患者的情绪与睡眠情况,来反馈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调整药物用量。
特殊注意事项
- 忌睡前用脑过度:临睡前则做些较轻松的事,使脑子放松,这样便容易入睡,否则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时间长了还容易失眠。
- 忌睡前情绪激动: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难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症。
- 忌睡前说话:说话容易使大脑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睡眠。
- 忌久卧不起:睡眠太多会出现头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更不利于次日睡眠。
- 忌风扇空调直吹:房间要保持空气流通,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时间长了,冷空气就会从毛细管侵入,引起感冒风寒等疾病,不利于睡眠。
预防
梦魇无特殊的预防方法,大多数情况为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消除诱因是预防梦魇持续发作的主要方法。
预防措施
- 生活有规律,按时入睡,按时起床,按时用餐,避免熬夜,保持睡眠充足。
- 适量运动,但不要在睡前剧烈运动。
- 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避免过度疲劳、紧张,对生活工作上的压力要找到合适的宣泄途径,避免因挫折导致心理失衡。
- 保持卧室清洁、安静,远离噪音,避免光线刺激。
- 儿童睡觉前家长不宜为其讲述恐怖的故事,或者看恐怖视频、图书等。
本文原文来自有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