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森林每年吸收半数化石燃料排放,中国造林增碳汇三成
全球森林每年吸收半数化石燃料排放,中国造林增碳汇三成
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全球森林碳汇的重要变化。该研究由美国林务局潘裕德研究员、北京大学方精云院士等17名来自11个国家的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共同完成,基于1990年至2019年的全球森林实地长期数据,评估了全球森林碳汇的规模、趋势、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
研究发现,全球森林碳汇总体保持稳定,每年吸收约31亿至39亿吨碳,相当于同期化石燃料排放量的一半。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森林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生物群落的显著变化
尽管全球森林碳汇总体稳定,但在不同生物群落层面却出现了显著变化。研究显示,温带森林和热带再生森林的碳汇有所增加,而北方针叶林和热带原始森林的碳汇则因干扰和原始森林面积损失而减少。
具体而言,温带森林的碳汇容量增加了30%,热带再生森林的碳汇增加了29%。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泛的人工造林,特别是在中国。相比之下,北方针叶林的碳汇显著下降36%,热带原始森林的碳汇也下降了31%。
中国造林工程的显著贡献
中国在温带森林碳汇增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林业科学》发表的研究,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近5年平均年增长1.52亿吨碳,近10年平均年增长1.37亿吨碳。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国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增加了40%,90年代至今更是增长了118%。
这些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实施的一系列造林和生态恢复工程。例如,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大规模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森林生物量碳储量。预计到2050年,中国森林年均碳汇量可达0.75亿至0.98亿吨碳,如果考虑新造林面积,这一数字将翻倍至1.45亿至2.13亿吨碳。
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研究团队强调,为了保护和增强森林碳汇,需要制定有效的土地管理政策。具体措施包括限制森林砍伐、促进森林恢复、改进木材采伐实践等。这些政策对于制定气候变化缓解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政策意义。
当前,国际社会正在积极制定新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森林政策被充分融入其中。联合国森林论坛正在审议并加强现有的国际森林政策,以实现对所有类型森林的有效管理、养护和发展。预计论坛将产生两份重要文件,一份部长宣言和一份有关国际森林安排的决议,这些文件将指导未来十五年全球森林的管理、保护和发展行动。
碳汇交易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重视,碳汇交易作为一种市场机制,为森林保护和碳汇增强提供了新的机遇。碳汇交易允许减排突出的企业将剩余的碳排放配额出售给排放超额的企业,从而形成碳交易市场。
然而,碳汇交易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森林资源好并不意味着碳汇量一定多,碳汇是一个增加量而非存量。此外,并非所有碳汇都能进行交易,只有通过人为措施新增加的碳汇才有可能进行交易。这要求在开发碳汇项目时,需要遵循严格的规则和要求,确保碳汇量的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