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古城探秘:赭山镜湖鸠兹古镇
芜湖古城探秘:赭山镜湖鸠兹古镇
安徽芜湖,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孕育了众多名胜古迹。其中,赭山、镜湖和鸠兹古镇,如同三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
赭山:江城“雄山”的传奇
赭山,位于芜湖市区,是芜湖的标志性山峰,被誉为江城的“雄山”。赭山由主峰赭山和余脉范罗山组成,两山南北对峙,形似门户,自古以来就是芜湖的天然屏障。
范罗山,又名饭箩山,相传因古代一对老夫妇用金盆煮饭救活灾民而得名。山上古迹众多,南宋时建有法华庵、护国庵和圆照寺等寺庙。其中,圆照寺又称铁佛寺,内供铜佛和铁佛,院中古梅树盘根错节,花开时香气四溢,吸引众多游客和文人墨客。
范罗山还是太平军的重要战略要地。忠王李秀成和侍王李世贤曾在此驻扎,指挥战斗。光绪年间,范罗山上建造了四座西式楼房,成为英国领事署和海关税务司的驻地。1949年芜湖解放后,范罗山成为中共芜湖市委所在地,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镜湖:千年古湖的风韵
镜湖,位于芜湖市区中心,与赭山遥相呼应。据史料记载,镜湖因“蓄水不深而多生芜藻”而得名芜湖。镜湖湖水清澈,风景优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南宋诗人李流谦曾在此留下诗句:“烧痕吹尽荻芽生,江南二月春禽鸣。”镜湖周边的荻港镇,自汉代就有记载,是江南富饶的鱼米之乡。南宋地理志《舆地纪胜》记载,荻港是“江流险要之地”,历史上曾设巡司戍守。
镜湖不仅是自然美景的象征,也承载着芜湖的历史记忆。建筑师唐克扬在《无名的芜湖》中回忆,20世纪90年代的镜湖畔,保留着芜湖最纯朴的市井生活。湖边的建筑不高,保留着江南水乡的韵味,夜晚的镜湖更是美不胜收,湖光倒映着岸边的灯火,宛如人间仙境。
鸠兹古镇:徽商文化的传承
鸠兹古镇,位于芜湖市扁担河沿岸,是芜湖历史文化的缩影。古镇以徽商精神家园为主题,融合了芜湖商帮、历史和非遗文化资源,由百余位匠人历时数年精雕而成,被誉为“中国纯手工徽派建筑古镇”。
古镇以扁担河为界分为东西两个板块。西侧是静态区域,以书院、会馆、名人故居为主,展现了徽商文化和名人故居文化。潮州会馆、徽州会馆、湖南会馆等商帮会馆,见证了昔日芜湖的商贸繁华。俞宅、吴明熙大宅等名人故居,诉说着芜湖的历史故事。李漱兰堂、通德堂等传统业态,再现了古镇的市井生活。
东侧是动态区域,以风情酒店、特色小吃、互动体验为主,展现了古镇的现代活力。古镇内还保留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芜湖铁画、鸠兹剪纸等,游客可以亲身体验这些传统工艺的魅力。
赭山、镜湖、鸠兹古镇,三者相得益彰,共同塑造了芜湖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赭山的雄伟、镜湖的秀丽、古镇的古朴,构成了芜湖独特的城市景观。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商贾云集、文化繁荣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