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教授团队揭秘糖尿病新疗法
李玲教授团队揭秘糖尿病新疗法
在2024年第60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李玲教授带领团队展示了他们在糖尿病研究领域的15项重要成果。这些研究涵盖了3c型糖尿病、胰腺纤维化等多个领域,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法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李玲教授及其团队简介
李玲教授是东南大学胰腺研究所所长、糖脂代谢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胰腺内、外分泌疾病与胰岛功能损伤研究。她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工信部5G+健康医疗项目等,并在Nature子刊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李玲教授团队在糖尿病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
3c型糖尿病研究新突破
3c型糖尿病,也称为胰源性糖尿病,是由于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胰腺导管腺癌等)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李玲教授团队在EASD年会上展示了多项关于3c型糖尿病的重要研究。
其中一项研究探讨了急性胰腺炎后糖尿病(PPDM-A)的激素特征。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PPDM-A患者表现出胰岛素抵抗、胰高血糖素和胰多肽分泌增加的特征。另一项研究则聚焦于胰腺纤维化(PF),这是3c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特征。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脂质纳米颗粒(ST-CC),能够有效逆转胰腺纤维化,改善高血糖状态。
此外,团队还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了区分3c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新型代谢物生物标志物。这些发现为3c型糖尿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胰岛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研究
李玲教授团队在胰岛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开发了多孔水凝胶微载体,用于包裹胰岛类器官,为细胞提供保护层,使其免受宿主免疫攻击。这种技术有望成为传统胰岛移植的替代方案,克服供体短缺和免疫抑制药物使用的问题。
临床意义与应用前景
李玲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c型糖尿病虽然仅占新确诊糖尿病的1%,但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与1型和2型糖尿病有显著差异。通过深入研究3c型糖尿病的病理特征和生物标志物,可以实现更精准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例如,针对胰腺纤维化的治疗策略可能为3c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而胰岛类器官的研究则为糖尿病的细胞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糖尿病基础研究的发展,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与其他研究的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Sana Biotechnology公司在1型糖尿病治疗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该公司开发的同种异体原代胰岛细胞疗法UP421在人体试验中成功实现了胰岛细胞移植,无需使用免疫抑制剂。这一突破与李玲教授团队在胰岛类器官研究方面的进展相呼应,共同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李玲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随着这些研究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和应用,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创新的糖尿病治疗方法问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