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大吉,揭秘鸡的吉祥文化
鸡年大吉,揭秘鸡的吉祥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鸡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不仅因其“五德”——文、武、勇、仁、信,还因为它与“吉”谐音,代表着美好的祝愿。无论是古代神话中的凤凰形象,还是日常民俗中的鸡头鞋、鸡枕等工艺品,都体现了人们对鸡的喜爱和崇敬。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及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吧。
鸡的“五德”:文、武、勇、仁、信
西汉初期,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谓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首戴冠者,文也”。雄鸡高耸火红的鸡冠,极为壮观漂亮。“冠”与“官”谐音,“文”的意思是礼。古人以冠冕堂皇为礼,含有升迁腾达的寓意。
“足博距者,武也”。距是鸡脚后面突出的似足趾之物,公鸡走起路来,昂首挺胸,趾高气扬,威武雄壮,故曰“武”。
“敌前敢斗者,勇也”。鸡对它的儿女百倍呵护,若是突遇鹞鹰或其它强敌袭击小鸡,母鸡会立即把小鸡护在翅膀底下,高声尖叫。公鸡则会羽毛倒竖,鸣叫迎战。就连那威严杀气的黄鼠狼,此时也要退避三舍。如果蝎子或蜈蚣遇上,更是难逃葬其口腹的厄运。
“见食相呼者,仁也”。在动物中,鸡家族之间的挚爱,堪称楷模。公鸡找到虫子后,会“咯咯咯”地呼唤母鸡前来享用,自己却乐不可支地扑闪着翅膀。母鸡对自己的子女关怀备至,常叨着小虫或米粒送到小鸡跟前,“咕咕咕” 叫着看着鸡崽吃食。
“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雄鸡司晨,守夜有时,准时唤醒人们起床。几千年来,鸡伴随着中华民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习俗,寒暑往来,乐此不疲。鸡这种守时报晓的美德,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也享有农历正月初一谓之“鸡日”的美名。
正因为鸡是可信赖的“五德之禽”,有诗赞曰:“意在五更初,幽幽潜五德;瞻顾候明时,东方有精色。”
“鸡”与“吉”的谐音:吉祥的象征
“鸡”与“吉”谐音,古人认为鸡是上天降临人间的吉祥物。神话中的三足鸟、火鸟、凤凰,都是它的先祖。周亮工《书影》记载:“正月一日,贴画鸡。……中州贵人尤好画鸡于石,元旦张之,盖此地乎鸡为吉,俗云室上大吉也”。在山东曲阜,人们待客宴饮时,有“无鸡不成席”的习俗,鸡用红公鸡,作为第一道菜,取“万事鸡(吉)当头”之义。
民间工艺品中的鸡形象
鸡作为吉祥之物被运用至各种民俗艺术中。如“鸡头鞋”是婴儿满周岁时外婆赠送的礼物,民谣说:“过岁不穿鞋,长大不成才”,鸡头鞋造型有趣,寓意吉祥。再如鸡枕,据老人说:“娃娃枕鸡枕,乖巧又聪明。”此外,民间寓意吉祥的工艺品中还有:鸡香袋、鸡围嘴、鸡兜肚、鸡枕边、鸡围裙、鸡坎肩等。
传统节日中的鸡
在中华民族的吉祥符号和文化象征中,凤凰的地位仅次于龙。它是中国古人对多种鸟禽和某些游走动物模糊集合而产生的神物,其形据《尔雅·释鸟》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所谓“羽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格物总论》)。而鸡,则是凤凰的比较重要的取材对象之一,按《说文》所言,鸡是将自己的长喙尖嘴贡献给了凤凰。《乐叶图》称“凤凰至,冠类鸡头”,这是说凤凰头上的冠类似于鸡冠。更多的时候,古人认为“凤凰为鸡”或“以鸡为凤凰”。如徐整《正律》称“黄帝之时,以凤为鸡。”《山海经》载,丹穴山有一种鸟,“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孝子传》记,“舜父夜卧,梦见一凤凰,自名为鸡”。《桂海禽志》载一种凤,其颈毛类雄鸡。雄鸡善鸣,有司晨的功能;凤凰也善鸣,所谓“凤凰鸣矣,于彼高岗”,“百兽率舞,凤凰司晨鸣”。汉代李陵有“凤凰鸣高岗,有翼不好飞”的诗句。这“有翼不好飞”,也该是鸡的特征。在中华传统菜肴中,大凡以“凤凰”为名的,一般都是鸡。如鸡爪被称为“凤爪”、鸡翅被称为“凤翅”、鸡腿被称为“凤腿”等,陕西商洛丹凤县的凤冠山亦称鸡冠山。谚语中的“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凤凰落架不如鸡”等,既说明凤凰和鸡是有区别的,又说明凤凰和鸡是相近相关的,似乎可以这样理解:“鸡窝里飞出金凤凰”,是说鸡可以升华、“神化”为凤凰;“凤凰落架不如鸡”,是说凤凰也可以降格,“俗化”为鸡。
鸡与凤凰:吉祥的化身
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祥瑞、重生。它被视为百鸟之王,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山海经》中提到凤凰“其状如鸡,五采而文”,这里的“五采”指的是凤凰身上五彩斑斓的羽毛,象征着德、义、礼、智、信这五条伦理道德。凤凰的这种形象特征,使其成为人们心目中祥瑞和吉祥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还常常与龙并称,形成了“龙凤呈祥”的美好寓意。龙代表着权威和尊贵,而凤凰则象征着美丽和仁爱。两者的结合,不仅象征着天下太平,也代表着高贵和吉祥。在古代,凤凰的形象经常被用于帝后的衣服和用具上,成为皇室的象征。帝后所穿戴的凤冠、凤袍等,都是凤凰文化的体现。
此外,凤凰还与爱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凤凰常被用来象征美满的婚姻和夫妻间的和谐。例如,唐代铜镜上的“美凤衔同心结图”就是以凤凰的形象来表达夫妻同心相爱的美好愿望。
鸡的其他象征意义
鸡在传统文化中还有其他象征意义。例如,鸡的啼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新的一天的开始,因此鸡也象征着守时和勤奋。在古代,人们常常根据鸡的啼鸣来安排作息时间,鸡因此被誉为“司晨之鸟”。此外,鸡还被视为驱邪避凶的象征。在一些地方的民俗中,人们会在门上悬挂鸡毛或鸡血,以驱赶邪恶和不祥之气。
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文化内涵丰富而深远。从“五德之禽”的美誉,到与“吉”谐音的美好寓意,再到各种民间工艺品和传统节日中的象征意义,鸡的形象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成为吉祥、美好、和谐的象征。这种文化传承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崇德向善的孝道文化,也展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向往美好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