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赏银杏正当时:从活化石到文化符号,一棵树的多重价值
金秋赏银杏正当时:从活化石到文化符号,一棵树的多重价值
金秋时节,银杏树迎来了它一年中最辉煌的时刻。在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银杏大道,700米长的道路上,两侧的银杏树如同身披金甲的卫士,守护着这条被誉为“京城最美林荫道”的地方。阳光透过金黄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北海公园的银杏叶在红墙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绚丽,与古老的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秋日画卷。地坛公园的银杏大道则是一条适合悠闲散步的地方,金黄的银杏叶铺满地面,踩上去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银杏树不仅以其美丽的外观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备受推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银杏树象征着长寿与吉祥。早在周朝时期,银杏树就被广泛种植,被视为智慧与长寿的象征。唐代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虽然诗中未直接提及银杏,但其所描绘的宁静、祥和的自然景象,与银杏树所代表的意境不谋而合。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银杏树常常被用来寄托情感,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银杏树的长寿象征不仅体现在其文化内涵中,更体现在其生物学特性上。银杏树是一种古老的孑遗植物,起源于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被誉为“活化石”。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银杏树的形态特征保持了相对稳定,没有经历显著的演化变化。化石记录显示,现代银杏与数千万年前的古银杏形态几乎一致,这种形态上的“活化石”特性体现了其在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性和独特性。银杏树具有极长的寿命,可活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被誉为“长寿树”。同时,其生长速度较慢,从栽种到结果需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故有“公孙树”之称,寓意“公种而孙得食”。
银杏树的药用价值和养生功效同样令人瞩目。白果,即银杏的果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白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及钙、磷、硼、硒等矿物质。它适合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人群食用,但孕妇、儿童及有实邪者应慎食。银杏具有健脑益智、抑菌杀菌、止咳平喘、抗涝抑虫、止带浊、缩小便、降胆固醇等功效。食用时需注意银杏有毒性,每次食用量应控制在10-15克,需经过水泡、水煮、煎炒等工序去除毒质。挑选时应选择叶片较大、颜色呈黄色且叶梗新鲜的银杏。银杏晒干磨粉后应保存在通风干燥处。
除了北京,上海的真如寺也是观赏银杏的绝佳地点。寺内的两棵百年银杏树,目前正值最佳观赏期。下午1点半的光影效果最佳,整个参观时间大约需要1小时,还可以喂鸽子。开放时间为早上6点至下午4点,门票价格为10元。建议使用尼康z63相机进行拍摄。上海的其他景点,如局门路、黄金城道等,银杏叶已经被风刮掉不少,本周末估计全部结束。因此,想要观赏银杏美景的朋友们要抓紧时间了。
在观赏银杏的同时,不妨尝试拍摄一些美丽的照片。以下是一些摄影技巧:
- 最佳拍摄时间:清晨或黄昏,利用柔和光线拍摄银杏叶的细节与质感,避免中午直射光造成的过曝。
- 拍摄角度:俯拍可以展现银杏叶铺满地面的壮观景象,仰拍则能表现出银杏树高耸入云的雄伟。
- 构图元素:利用树干的线条、枝叶的层次或地面的纹理,寻找独特的构图。
- 光影变化: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光影变化,利用树影斑驳的效果为画面增添层次感和立体感。
- 后期处理:适当调整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使银杏叶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
银杏树的黄金时刻虽然短暂,但其带来的美景和寓意却长存于人们心中。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季节里,不妨走进公园或乡村,感受一下银杏树带来的那份静谧与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