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揭示南海鲸类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01: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揭示南海鲸类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

近期,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在保护生物学领域旗舰期刊《Biological Conservation》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2019至2023年开展的六次南海深潜/远海鲸类科考航次数据,系统揭示了南海深潜/远海鲸类的物种多样性、关键栖息地特征等关键信息,为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研究团队在南海北部海域发现了大量鲸类动物,并确认西沙-中沙群岛及其毗邻的琼东南大陆坡海域、西沙海槽一带海域(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高度满足成为重要海洋哺乳动物区域(IMMA)的标准。具体而言,该区域满足以下关键标准:

  1. 物种濒危程度:IUCN红色名录评级为“易危”(VU)的抹香鲸栖息于此。
  2. 关键生活史活动:包括抹香鲸在内的至少十余种鲸类物种在此有繁殖育幼行为。
  3. 物种多样性:实地调查记录到至少17个物种,远高于现有IMMA的平均水平。

这一发现表明,我国南海北部海域在海洋哺乳动物多样性方面可与世界其他知名IMMA媲美,例如印度尼西亚的伯劳和东库泰区IMMA(25种)、新西兰的希库朗伊海沟IMMA(22种)等。

研究团队建议,鉴于西沙-中沙海域的重要生态价值,应尽快将其关键栖息地纳入海洋保护空间区划,以旗舰动物鲸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系统全面地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图1 南海鲸类科考航次记录的多种深潜/远海鲸类物种


图2 基于2019至2023年六个南海航次鲸类发现位置所绘制的目击密集区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重点部署项目、海南省科技人才创新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深海所自主部署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con.2024.110808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