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电场消融与导管消融:2023年心律失常治疗的两大突破
脉冲电场消融与导管消融:2023年心律失常治疗的两大突破
2024年5月,在西安举行的第十五届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CIC2024)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张澍分享了2023年度心律失常领域的十大研究进展。其中,脉冲电场消融和导管消融的最新研究成果尤为引人注目,为心律失常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脉冲电场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新突破
在论坛上,张澍教授重点介绍了脉冲电场消融技术在治疗阵发性房颤方面的最新进展。这一技术通过发放脉冲电场能量,精准地消融心脏异常部位,从而根治心律失常。与传统消融方法相比,脉冲电场消融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 安全性高:脉冲电场能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降低了手术风险。
- 消融速度快:治疗时间较短,提高了手术效率。
- 术后复发率低:长期疗效优于传统方法。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心律失常科已成功开展多例二维、三维脉冲消融手术。例如,一位48岁男性患者在接受脉冲消融手术后,房颤即刻转为窦性心律,双侧肺静脉隔离时间仅约为30分钟。这些临床实践充分证明了脉冲电场消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导管消融: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带来新希望
在导管消融领域,最新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一项在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上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导管消融手术在治疗房颤方面显著优于假手术。研究结果表明:
- 导管消融组的房颤负担平均减轻60%,而假干预组仅减轻35%。
- 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消融组房颤负担平均减轻71%,假干预组为45%。
- 在间歇性房颤患者中,消融组房颤负担平均减少16%,而假干预组反而增加3%。
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导管消融在临床上的重要价值。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患者,导管消融不仅显著改善了症状,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发现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望改变现有的治疗指南。
专家观点:推动心血管病治疗进入新阶段
张澍教授在论坛上表示,这些最新研究为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脉冲电场消融和导管消融技术的突破,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降低了手术风险,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体验。这些进展标志着心血管病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更多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
随着这些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未来心血管病的治疗将更加精准和安全。对于医生而言,这些进展也意味着他们有了更多有效的治疗工具,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创新技术能够惠及更多患者,为他们带来健康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