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颜真卿《祭侄文稿》:书法界的“绝命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18:0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颜真卿《祭侄文稿》:书法界的“绝命诗”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是唐代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这篇悼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子颜季明的作品,不仅展现了颜真卿卓越的书法技艺,更凝结了他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悲壮情感。

01

创作背景

《祭侄文稿》创作于公元758年,正值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时任常山太守,与儿子颜季明一同坚守城池,抵抗叛军。然而,由于物资短缺、援军不至,常山城最终被攻破,颜杲卿父子英勇就义,颜氏一门三十余口人惨遭杀害。

战乱平息后,颜真卿多方寻找亲人遗骸,仅寻得颜杲卿的一只脚和侄子颜季明的头骨。面对亲人遗骸,他悲痛欲绝,挥毫写下了这篇《祭侄文稿》。这份草稿不仅是对亲人的悼念,更是对国家动荡、生灵涂炭的悲愤控诉。

02

艺术特色

《祭侄文稿》全篇二十三行,共230字,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以行书为主,兼有楷书和草书的笔意,展现了颜真卿高超的书法技艺。

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时而低回掩抑。用笔苍劲有力,墨法渴涩生动,字势或开张或收敛,情感起伏跃然纸上。由于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作品中的涂改痕迹随处可见,这些看似随意的涂抹反而增添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03

情感表达

《祭侄文稿》的文字凝练而充满感情,颜真卿以沉痛的笔触追述了颜杲卿父子的英勇事迹,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叛军的愤恨。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开篇的这段文字,颜真卿以严谨的格式,详细记录了时间、身份和祭奠对象,体现了他对侄子的尊重和哀思。

“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这段文字描述了颜杲卿父子的英勇事迹和悲惨结局,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叛军的愤怒。颜真卿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忠臣烈士的悲壮画面。

“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结尾部分,颜真卿表达了对侄子的深切哀悼和对未来的期望。他承诺将为侄子选择一个合适的安葬之地,希望他的灵魂能够安息。

04

历史地位与影响

《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鲜于枢在题跋中评价道:“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后世学者将《祭侄文稿》与颜真卿的另外两部作品《争座位帖》和《祭伯父文稿》并称为“鲁公三稿”,以彰显它们在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件作品不仅展现了颜真卿的书法技艺,更体现了其忠贞不屈的品格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它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正如欧阳修所言:“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端严尊重。”《祭侄文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