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数创20月新高,人民币汇率展现韧性
美元指数创20月新高,人民币汇率展现韧性
近期,美元再次展现强势姿态,美元指数一度冲高至110,创下2022年11月以来的新高。这一轮美元走强,主要源于美国经济数据持续超预期表现,尤其是就业市场的强劲,使得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显著减弱。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承受一定压力,但展现出较强的韧性。
美元强势的表现与原因
新年假期归来后的首个重要交易周,美元延续了去年10月以来的强势走势。强于预期的美国经济数据,尤其是就业数据的强劲表现,再次减弱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这不仅推动了美债利率的上升,也支撑了美元的走强。此外,随着特朗普就职日的临近,市场对可能的关税措施的预期,也为美元提供了额外的上涨动力。
人民币汇率的韧性与应对
尽管美元强势对人民币汇率构成一定压力,但人民币展现出较强的韧性。11月以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虽呈现震荡加剧的态势,但跌幅相对有限。截至12月11日收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7.2678元,较11月1日累计下跌2.13%;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7.2794元,累计下跌2.21%。
人民币汇率的韧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央行的稳汇率政策。在美元偏强、中债收益率快速走低和人民币汇率跌破7.30之际,货币当局开始释放更明确的稳汇率政策信号。具体来看,三季度国际收支较为依赖经常项目下货物贸易表现稳健,金融账户下资金外流的压力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出现较大幅度的净流出,幅度为1655.8亿美元,为历史新高,其中资产减少约1279.3亿美元,负债减少约376.5亿美元,显示内资外流的压力或更为明显。四季度来看,我们认为国际收支改善的空间可能相对有限。证券投资角度来看,外资持有的银行间债券规模在10月、11月继续以较大的规模减少(图表4),港股通四季度流出规模创2021年二季度来新高(图表5),EPFR数据亦显示外资继续减持境内权益资产(图表6)。综上,我们认为在当前汇率贬值、资金外流的预期下,外汇市场的韧性或正承受一定压力。
在外汇市场压力逐步显现下,央行愈加强调外汇市场韧性的重要性。央行政策委员会于近日召开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会议提及“增强外汇市场韧性”,“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依据此前外管局新闻发布会内容,外汇市场韧性主要涉及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保持基本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和交易保持理性有序和国际收支总体保持基本平衡等内容。我们认为上述要求实际上相互影响,不能偏废,而人民币汇率作为显性价格,其基本稳定对外汇市场韧性有重要意义,需要货币政策的着力支持。金融时报亦在上周一发布《央行明确释放稳汇率信号》、《多方面积极因素将支撑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等文章,或显示出货币当局的稳汇率态度较为坚决。上周稳汇率政策明显发力,主要包括人民币中间价保持稳定以限制在岸汇率跌幅,离岸流动性继续收紧以限制离岸汇率跌幅等。
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面对美元强势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来稳定人民币汇率。中国央行通过逆周期因子调节人民币中间价,有效限制了人民币汇率的跌幅。此外,中国还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具体措施包括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改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为“引进来”“走出去”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融资服务等。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可能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一定的支撑。当前市场预期美联储在2024年全年将降息约125个基点,这将导致美元走弱,从而减轻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改善也将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支撑。随着系列利好政策的落地见效,中国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的势头显著,这将为汇市稳定提供足够的支撑。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将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占比已达到2.14%,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SDR时提升了1.07个百分点。虽然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正在加快。
结语
面对美元强势的挑战,人民币汇率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中国政府通过稳汇率政策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措施,有效应对了美元走强带来的压力。未来,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的推进和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改善,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回升。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相关动态,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