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汉洪山:千年古迹荟萃,宝塔见证沧桑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41:0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汉洪山:千年古迹荟萃,宝塔见证沧桑

洪山,这座位于武昌之东的古老山脉,不仅是一座自然景观优美的山岳,更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文化典籍。从唐代的寺庙书院到宋代的石刻题记,从元代的宝塔到明清的战事遗迹,洪山承载了千年的历史记忆。

洪山,别名大洪山,与武昌大东门相距仅约2公里。它呈东西走向,最高海拔达到115.3米,占地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在南宋之前,它被称为东山,因坐落于武昌古城之东而得名。后来,它与蛇山一同被称为黄鹄山,这一名称源于《湖北旧闻录》的记载:“在城东十里许的东山,至宋末更名为大洪山,实际上它是黄鹄山的初阜。”据县志所述,宋末时期,因战乱频繁,荆湖制置使孟珙将大洪山的居民迁徙至此,并奉上释慈忍断足及洪山寺的匾额,洪山之名由此诞生并沿用至今。

洪山,这座历史悠久的山脉,自古便是风景胜地。唐代贞观年间,弥陀寺与正心书院便已矗立于此,相传后者为唐鄂国公尉迟敬德所钟爱,曾在此潜心研读。山间东岩石刻诗:“几处稻粱喧鸟雀,数声钟磬起渔樵。”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画卷。此外,唐代著名文人李北海(李邕)的故居也坐落于山的西南麓,后捐为修静寺,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寓居于此,并留下了珍贵的诗篇。

宋庆元元年(1195年),荆南参军赵淳在山上兴建了东岩阁,并撰写了《东岩阁记》刻于石上,字迹至今仍清晰可辨。赵淳还巧妙地根据奇岩怪石的形态,赋予了它们如云根、云扃、飞雪等富有诗意的名字,并运用各种书法艺术将它们刻于岩石之上。在洪山宝塔西侧的山腰处,还刻有“寿泉”二字,其中“寿”字仿自南岳五华洞壁上的拓本,而“泉”字则是后人增刻的,赵淳还专门撰写了“寿”字跋来叙述其由来。此外,山上还流传着岳飞亲手栽植古松柏的传说,这些松柏因此被称为“岳松”,更增添了山间的历史底蕴。

洪山还拥有黄龙泉、白龙泉和圣僧泉等三处名泉。其中尤以白龙泉最为著名,泉水清澈甘冽,据说常有乳蜂涌出,因此又被誉为乳泉。用此泉沏茶,别有一番风味。然而遗憾的是,这三处名泉如今已不复存在。

洪山,这座历史悠久的山脉,不仅因其南麓的宝通寺而声名远扬,更因一座巍峨耸立的洪山宝塔而备受瞩目。宝通寺,这座背靠洪山、前临武珞路的古寺,被《湖北通志》誉为“邑之巨观也”,位列武汉地区四大佛寺之一。而洪山宝塔,作为纪念灵济慈忍大师善信禅师的建筑,更是成为了一座历史的丰碑。

这座高耸的宝塔,始建于元代大德十一年至延祐二年(1307—1315年),历经沧桑,至今依然屹立在洪山之巅。塔高30余米,巍峨壮观,顶部高出洪山主峰,让人叹为观止。塔基处设有一扇圆门,游人可沿阶梯攀登至塔顶,一览武汉的壮丽风光。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洪山宝塔如今位于宝通寺的东北后方,但按照佛寺的常规,塔通常应建于寺庙的西侧。由于历史变迁,从崇宁万寿禅寺到宝通寺的寺址西移,而塔的位置始终未变,这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此外,在洪山的西南麓,还矗立着一座宋兴福寺塔(又名无影塔、洪山小塔)。这座塔的历史可追溯至南朝承圣年间(552—555年),后经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改名为兴福寺。尽管兴福寺在历史长河中几经兴废,但此塔却一直屹立于此,见证着洪山的沧桑变迁。如今,这座古塔已成为了一处历史的见证,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洪山西南麓静卧着施洋烈士的墓,这位二七大罢工的领导人之一,他的英魂在这里长眠。东南麓则矗立着北伐第四军独立团攻城阵亡官兵的公墓,铭记着那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北麓更是汇聚了唐才常等庚子革命先烈、北伐军将领耿丹烈士以及辛亥革命党人田梓琴之墓,这些墓地共同见证了洪山的历史沧桑。此外,洪山公园等游览纪念地也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缅怀先烈,感受历史的厚重。

洪山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备受瞩目。它是武昌通往鄂东南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便在军事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末张献忠进军武昌时,首先攻占的就是洪山,从而为夺取大东门奠定了基础。清代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清军的多次激战也都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迹。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进攻武昌时,洪山更是成为了北伐军的炮兵阵地,见证了历史的重大时刻。

如今,洪山依然保持着其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名胜古迹。按照东湖风景区的规划,洪山属于珞洪区,其周边环绕着古迹名胜卓刀泉、风景文化区珞珈山以及名刹莲溪寺等众多景点。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洪山南麓的洪山公园已经变得苍翠葱茏,碧树参天,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宜人的休闲环境。

洪山地区盛产的红菜薹,历史可追溯至远古,且声誉远播。它与武昌鱼齐名,被誉为湖北的两大特色佳肴,更曾在清代被选为贡品献给皇室。红菜薹,又称芸薹菜,其茎叶呈现深紫色,因而也被称作紫松。产于洪山的红菜薹,被称为洪山菜薹,其美味在县志中有所记载:“与城东宝通寺相近的芸薹菜,其味道尤为出色,其他地方都无法相比。”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宝通寺钟声所及之处所产的红菜薹最为上乘,其中又以洪山宝塔塔影映照下的红菜薹为最佳,因此有了“塔影钟声映紫松”的美誉。

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武昌民间的一个盛大节日——游洪山踏青。这一天恰好是东岳天齐大帝的诞辰,民间和寺庙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俗称“天齐会”。其中,武昌洪山宝通寺的天齐会尤为引人注目,吸引了绅商仕学、各业工匠、普通百姓以及善男信女们纷纷前来参与。人们烧香拜佛,祈求神灵的庇佑;同时寻芳览胜,尽享大自然的恩赐。这一传统习俗,一年一度,热闹非凡。

此外,这一日还有另一番别样的风情。民间有谚语道:“三月二十八,洪山敬菩萨,钱多吃甘蔗,钱少吃麻花。”相传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在鄂东蕲水(今浠水)起义称帝后,曾派邹普胜智取武昌。双方约定以甘蔗为号,作为城内接应的暗号。邹部入城后,对于手持甘蔗或门前有甘蔗渣的人家都予以保护,未加侵扰。此后,“此日吃甘蔗可得福消灾”的说法便在武昌民间流传开来。然而,1938年4月,国民党武汉警备司令部因空袭频繁而明令禁止举办庙会;同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后,这一传统习俗便因战乱而失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