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古代婚姻到现代恋爱:观念变迁与冲突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14: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古代婚姻到现代恋爱:观念变迁与冲突

在中国古代,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盟。嫁妆,作为女方家庭赋予新娘的重要财产,既是家族地位的象征,也是女子在夫家的经济保障。在古代,嫁妆被视为女方个人财产或家庭赠与给女儿的专属财产,其目的在于帮助新婚女子在夫家建立起一定的经济基础,保障她在婚后的生活质量和地位。因此,在法理上,嫁妆并不属于丈夫的财产,他也不能随意动用。例如,在《二年律令》中就有明确规定,离婚或丈夫去世后,女子可以带走自己的嫁妆,这显示了嫁妆作为女方个人财产的权属。在宗法制社会中,嫁妆虽然属于女方个人,但往往会被纳入夫家的整体经济体系之中,成为家族共同财产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虽然嫁妆在名义上属于女方,但实际上其使用和管理可能会受到公婆、丈夫甚至整个大家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丈夫能否动用妻子的嫁妆,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更多地是一个社会习俗和家庭内部约定的问题。此外,嫁妆的具体使用情况还会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秦汉,由于流行奢靡的厚嫁风,嫁妆的数额巨大,奁产的归属问题日渐突出。那个时期,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令规定嫁妆具体属于谁,但是竹简上的案例可以给出线索。《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有:“‘夫有罪,妻先告,不收。’妻媵臣妾、衣器当收不当?不当收。”也就是说,在夫家有罪,罚没家产时,妻子的陪嫁不属于夫家财产,官府不能收走。而且,当时也有女子利用嫁妆来补贴夫家生活、孝顺舅姑的事例,可以佐证妻子对自己的奁产是有支配权的。到了初唐,“财婚”逐渐流行起来,同时,科举制度也在当时崛起。也正因该制度,带来了一批新兴贵族,他们凭借优异的考试成绩谋得了不错的官位,先前的门第观念自然受到了冲击,门第在婚姻交易中的分量也随之减轻。如此一来,出于与科举才俊联姻的需求,家族中若有未婚女子,家长们往往会为其准备颇为丰厚的嫁妆,甚至将具体的妆奁标准明文写进族规,如:“凡男女婚嫁之礼,(男)言定后用钏子一对,绯绿彩两段,下饷钱五贯……女则银十两,钱三贯。”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念正经历显著变化。面对社会的催婚压力、经济考量与择偶标准等多重挑战,年轻一代在婚恋路上难免遭遇困惑与犹豫。近日,由社交平台Soul App联合上海大学社会学青年研究团队共同发布的《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示了当前阶段青年群体婚恋观念现状、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及其对婚恋行为的影响。报告显示,90后和00后的女性尤为重视“提升自我,共同实现人生理想”这一婚姻价值,而00后男性则更看重与真爱建立法律关系的重要性。婚姻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来说意义各不相同。对于80后而言,婚姻不仅关乎个人,也承载着家庭乃至宗族的期望和责任。成家立业、传宗接代,这些传统观念曾是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对年轻一代的意义正在转变。00后成长于信息时代,他们拥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权。他们对婚姻持有积极态度,希望婚姻能够围绕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调研数据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00后——特别是00后男性,更倾向于“早婚”。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24岁是结婚的最佳时期,甚至有一部分人期望在大学毕业后立即步入婚姻的殿堂。性别差异在婚姻观念上也表现得尤为明显。男性在面对“是否结婚”和“婚姻意义”等重大议题时,往往更为保守,这与他们在传统角色中的强势地位有关。而女性在这些问题上更注重个人感受,她们渴望打破传统束缚,追求自我实现。随着经济独立和社会地位的提升,部分女性开始重新审视婚姻的必要性,她们对婚姻虽有期待,但态度更加审慎。

近期,部分以爱情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它们不再局限于描绘年轻男女之间如何踏入爱情的美好和浪漫,而是将视野扩展至恋爱甜蜜期过后的婚姻现实与男女相处难题,因而呈现出一种反叛传统爱情观念、颠覆“爱情神话”的创作倾向。例如,电影《爱情神话》聚焦于中年群体,展现现代都市男女在爱情中的困惑与挣扎,揭示爱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以黄亦玫的人生经历,展示了女性在工作、恋爱与婚姻中寻找独立自我的故事。这些作品的共同点在于,不再单纯地描述年轻男女的“爱情神话”,而是开始关注他们在共同生活后所面临的一地鸡毛,揭示婚姻生活的现实面。最近,综艺节目《再见爱人4》也因这一趋势而引发网络热议。作为国内首档专注于离婚危机的真人秀节目,《再见爱人》将镜头聚焦于濒临婚姻破裂的夫妻。节目挑选了三对明星夫妇,通过为期18天的夫妻旅行,再现他们的生活场景,让男女嘉宾在旅途中敞开心扉,逐步揭示隐藏在聚光灯背后的婚姻细节。节目还深入探究了这些夫妻,从缔造“爱情神话”到回归平凡生活,后逐步陷入婚姻困境的深层原因,从而使观众从中观察到现实婚姻与家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与此同时,节目还邀请心理咨询师、学者、主持人等专业人士,为嘉宾们提供情感支持和沟通指导,帮助他们走出个人自证陷阱与婚姻困境。在第4季节目中,黄圣依与杨子这对明星夫妻显示了他们因家庭事业分配比重失衡而造成的问题,进而暴露出双方在家庭生活观念上的分歧。此外,节目组还进一步深入剖析了家庭观念差异背后所隐藏的个体身份认同的缺失。黄圣依在家庭生活中的“失语”,反映出家庭内部权力结构的不平等。他们的婚姻关系不仅揭示了当代社会中个体在家庭与职业角色冲突下的困境,还触及了性别角色对个体认知的影响。另一对夫妻李行亮与麦琳,他们的争议性案例展现了男女双方遵循传统性别角色期待结合成家庭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家庭主妇与职业工作者之间的生活节奏错位,导致夫妻间沟通与理解的缺失,进而使原本和谐的夫妻关系陷入困境。这种家庭失语与身份焦虑体现为:夫妻一方在自我价值失衡与身份焦虑驱动下作出过度敏感的情绪反应,另一方则表现出无条件的迁就与忍让。这进一步加剧了婚姻关系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值得注意的是,《再见爱人4》中的夫妻案例绝非孤例,而是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的性别角色冲突的一个缩影,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现代社会中,传统婚姻角色的性别期待与个体意识崛起后的自我身份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个体意识的日益觉醒,许多人开始质疑并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在这一季节目中,葛夕就是一个试图从传统性别角色框架中跳脱出来,渴望在婚姻与自我价值实现之间寻求平衡的典型。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个体在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社会、家庭乃至自身等多重阻碍。葛夕在事业与爱好中追求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同时也迫切渴望得到配偶更多的理解与关怀。这不仅揭示了家庭内部良性互动的复杂性,而且展现了现代社会性别角色期待和家庭观念变迁之间的动态关系。《再见爱人》鼓励观众以成熟且现实的态度看待现代爱情和婚姻,并为现实生活中遭遇类似问题的人提供思考角度与解决方法。这种节目效果早在第二季中就有所彰显。其中,丽莎和艾威代表的老年夫妻展现出了夫妻之间在面对死亡时的生命观差异,丽莎倾向于享受当下,而艾威则希望彼此为未来的晚年生活做好准备,导致两人和谐半生的婚姻关系面临严峻考验。后来经过嘉宾、友人的劝说以及丽莎遭遇生死攸关的意外,艾威才放弃执念,两人重归于好。相互理解与包容,或许正是婚姻中的一剂良方。《再见爱人》不仅提供了娱乐话题,也推动探索健康良性的婚恋观。需要注意的是,节目应警惕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切莫引发观众对特定个体的不当批评。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婚姻观念?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中关于婚姻和家庭的智慧,比如重视家庭责任、孝道等。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拥抱现代婚姻观念中强调的个人选择、平等权利和爱情至上。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婚恋文化,让每个人都能在婚姻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正如《再见爱人》节目中所展现的,相互理解与包容是婚姻中的一剂良方。只有通过沟通和理解,我们才能克服传统与现代观念之间的冲突,建立更加健康和谐的婚姻关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