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丝毛雕”与“汉八刀”:汉代玉器工艺的两大绝技
“游丝毛雕”与“汉八刀”:汉代玉器工艺的两大绝技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汉代玉器工艺风格承继战国,但在器型品类、制作工艺与纹饰风格方面,均有所提高和创新,艺术达到空前高度,体现出汉人高超的审美情趣。
专家点评
藏友提问:西汉黄玉子辰佩,请时老师鉴定!
专家介绍:时文武
时文武,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新华网艺术品论坛明清版版主,雅昌艺术网、盛世收藏网老玩家,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古玉鉴赏家、收藏家,金石篆刻家。擅长明清及中古玉器鉴定和古代印章鉴定。
汉代玉器仿品对照
编者按:
汉代玉器材质基本属于透闪石软玉,其中新疆和田玉和玛纳斯玉占很大比重。和田玉中又多见水料中的籽玉、羊脂玉。其他玉石有玛瑙、水晶、滑石、琥珀、绿松石等。玉材颜色有白玉、青玉、黄玉、绿玉、褐玉等,还有一部分玉器是用蛇纹石玉制造的。现代仿汉玉器的材质出于成本考虑,往往用价格较低廉的青海料、俄(罗斯)料、韩(国)料等来替代,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别。
仿品参照图组:
以上展现了三组目前常见的汉代玉器仿品,知假而后真。
汉代古玉鉴定
汉玉,识得汉玉,悟出来一套鉴定古玉四部曲;
一看工,高倍显微镜一看明了,阴线和游丝毛雕底部沟槽光泽是否和表面一样,如果一样(包浆),百分之八十是老东西出土的东西了。
二佗线是否十佗以上,现在机器一坨出型,仿得出造型仿不出工。
三,沁色玻璃光,用热水烫,真假遍知。
四最后看造型,这个有点难,起码得了解一些汉文化。补充一下,也有朋友说硬度,拿刀试硬度,虽然是比较简单的方法但是不准。
春秋战国玉器,由于铁器的使用,和脚踏砣子的发明,便有了“游丝毛雕”。其特点为:雕工线条细如毫毛,若隐若现,跳刀不断,,碾法婉转流动,更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俨如游丝白描,毫无滞迹,俗称“游丝毛雕”。到汉代,”游丝毛雕”达到高峰,汉代后失传。
“游丝毛雕”—— 是战国到西汉玉器断代的一个重要依据。凡是战汉玉器精物上都有刻线细如毫发的“游丝毛雕”。
自汉后自今,历代有不少仿造战汉玉器者,但就是”游丝毛雕”这一关过不了,如今虽然用很先进的电脑技术造假,但对它还是无可奈何。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就是这样给我们留下了这一辉煌的文化遗产,而它又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
汉代玉器继承了春秋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把中国古代玉器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汉武帝首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以礼器、佩饰为主的儒家玉器体系,也因此得到了大力扶持。汉代玉器的材质主要是和田软玉。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新疆和田美玉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进入中原,使得玉器制造业得到极大的物质保证,稳固了和田玉在玉器材质中的主流地位。同时,也改变了汉代以前玉器不少就地取材、使用当地较次玉材的境况,从而使得汉代玉器的质量有了根本提高。
汉代玉器在技法上最突出的是“汉八刀”和“游丝毛雕”。风格简练流畅,神态逼真,宛如八刀而就,这种表现手法常被人们称之为“汉八刀”,特别是以玉蝉、玉翁仲、玉猪为代表。
“游丝毛雕”指的是汉代玉器上出现的一种阴刻线,其线条形若游丝,细如毫发。汉代玉器中艺术价值较高的应属于圆雕作品,通常用料上乘,琢磨精细,表现手法注重写实,以玉雕牛、羊、马、鸟、龟、鸭、熊、辟邪等为最常见。
汉代用于礼仪的玉器,从商周的六器到此时只有璧和圭仍然使用。
玉璧在汉墓中出土很多,玉圭则从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消失。汉代的玉璧,除了传统样式外,还流行着外缘附加透雕纹饰的玉璧,东汉时期的这类玉璧有的在透雕动物纹饰中还出现“长乐”、“宜子孙”等字样。“六器”中的琥和璜,汉代虽然还存在,但已是作为装饰用的佩玉了。璋和琮,在汉代可能已不再制造和使用。
汉代人认为玉石能使尸骨不朽,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葬玉主要有玉衣、玉九窍塞、玉琀和玉握。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由头罩、上衣、裤筒、手套和鞋5部分组成,每部分都由许多小玉片编成。
玉九窍塞是作为填塞或遮盖耳、目、口、鼻等九窍用的。玉琀一般作蝉形,置于死者口中。
至于死者手中的握玉,在西汉中期以前多作璜形,多系用玉璧改制而成,后逐渐流行为玉猪。
近年,汉代玉因其历史研究价值高、文化内涵丰富、工艺独特等特点成为国内外实力收藏家纷纷追逐的目标。虽然近期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开始“袭击”拍卖市场,中国艺术品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其中的精品还是依然受到了投资者追捧。
汉代装饰类的玉器品种繁多,有璜、环、琥、觿、系璧和玉舞人,还有商周以来用于射箭时钩弦用的韘演变而来的鸡心佩、束发用的玉笄、玉剑饰、玉灯、耳杯、高足杯、角杯、盒、枕、带钩、印章等。
用于辟邪的玉器有刚卯、翁仲、司南佩,被称为汉代辟邪三宝。汉代玉器的纹饰主要以谷纹、蒲纹、卷云纹和各种动物纹(包括各种龙纹、凤鸟纹和兽首纹等)为主。汉代玉器上还出现了四灵图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辟邪灵神)作为纹饰,经常在玉璧上出现。
切磋美石岁八千,华夏琢磨绝艺传,
红山良渚古拙美,商周折铁坡一面,
春秋阴起战浅浮,细若游丝八刀汉,
历代工艺自有度,胸有腹稿识不难,
更有古旧特征在,宠今索古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