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杜甫《田舍》诗词中温馨的田家生活
诗词赏析//杜甫《田舍》诗词中温馨的田家生活
公元759年,杜甫因对时政的不满而心生痛苦,决定放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位,离开华州,一路向西来到秦州。经历了艰难的旅程后,他最终抵达成都,并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开始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下了一首名为《田舍》的诗,表达了对宁静温馨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田舍的景象,清澈的江水弯曲流淌,柴门静静地依偎在古道旁边,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诗人终于在成都西郊的浣花草堂找到了他的避世之所。草堂附近有一道清澈如带的江水,宛如一道自然的屏障,将尘世的喧嚣隔绝开来,成为了诗人的世外桃源。为了简洁起见,诗人只在古道旁边搭起了一个用柴木做成的简易大门。从此,诗人的漂泊心灵终于找到了宁静和归属。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这个地方郁郁葱葱,没有繁忙的喧嚣;这个地方偏僻,我懒洋洋地穿着衣服。站在柴门旁边,我顺着古道眺望,茂密的草木挡住了视线,眼前尽是翠绿的草地;耳边是鸟儿和昆虫的鸣叫声。面对这样的景色,我仿佛与尘世隔绝,突然感到可以放松一下自己。于是,自诩为儒士的我也开始懒散地穿着衣服,内心也变得安逸起来,体会到了朴素生活中的温暖。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榉柳的枝条轻柔地垂下,枇杷树丛中弥漫着阵阵清香。诗人的草堂环境幽静,景色优美。古道旁,清江畔,婀娜多姿的榉柳树生长其中,随风摇曳,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果园里的枇杷已经成熟,发出令人心旷神怡的香气。这样美丽的景色,让饱经风霜的诗人的心灵得到了修复。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夕阳西斜,江边的鸬鹚停歇在渔船上,展开它们的翅膀。诗人陶醉于周围宁静美丽的田园景色,不知不觉夕阳渐渐西沉。在余晖的照射下,诗人眼中的鸬鹚们开始归巢,它们有如呼朋引伴,陆续降落在江面上。夕阳下,鸬鹚们或用喙梳理羽毛,或悠闲地展开翅膀。诗人以特写的方式描绘了一幅夕照鸬鹚晒翅的画面,展现了他内心宁静恬适的心境。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经历了一连串的动荡和转折,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找到了一个避难的地方。这个地方给了他一种温馨和宁静的感觉,让他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他开始有心情去欣赏周围的景色,而这些景色也逐渐影响着他的心境。正如王国维所说:“当我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事物时,我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在它们之上。”诗人的描写实际上是在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当他身处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时,他的心情也变得宁静而悠闲,生活也变得更加温馨。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