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DNA检测是诊断金标准,最新研究突破带来治愈新希望
乙肝病毒DNA检测是诊断金标准,最新研究突破带来治愈新希望
据不完全数据估计,全球约有3.5亿慢性乙肝感染者,其中仅有不足5%的人接受过检测。中国约有1亿名慢性乙肝感染者,占全球肝炎总负担的1/3。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将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完全清除乙肝病毒,但对慢性乙肝患者(CHB)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抑制HBV复制,从而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目前,实验室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结果仍是临床用于诊断乙肝的主要依据。最常见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是“五项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和抗HBc),其中HBsAg、HBeAg、抗HBc三项指标阳性俗称“大三阳”,HBsAg、抗HBe、抗HBc三项指标阳性俗称“小三阳”,而HBeAg阳性表明病毒在肝脏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其次就是乙肝病毒DNA检测,血清HBV-DNA检测是现阶段临床用于诊断乙肝病情的“金标准”,是HBV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可进行定量检测,对判断传染性和判定抗病毒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HBV-DNA?
乙肝病毒DNA其实就是医学上常说的HBV-DNA,是乙肝病毒的最核心物质,是衡量乙肝病毒存在和具有传染性的最基本特征指标,同时也是病毒繁殖复制的基础。
为什么要进行HBV-DNA检测?
判断传染性的高低: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HBV-DNA水平,即病毒水平,可反映病毒复制是否活跃,一般复制量越高,传染性越强。单纯HBsAg阳性,HBV-DNA阴性,基本表明病毒无复制,传染力很弱。
评价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疾病进展方向:乙肝病毒携带者若乙肝e抗原和HBV-DNA同为阴性,且ALT正常,称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则患者疾病进展缓慢或趋于静止,不太容易出现肝癌或肝硬化,预后良好,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若乙肝e抗原和HBV-DNA长期为阳性,则容易出现反复的肝功能异常,容易向肝硬化、肝癌发展,预后差,一般需要抗病毒治疗。
评价药物治疗的疗效:通过乙肝病毒DNA检测,可以帮助评价抗病毒的疗效,甚至能评价病毒是否发生了耐药。若抗病毒治疗后HBV-DNA快速下降并低于检测下限,说明抗病毒治疗疗效好。若抗病毒药物治疗半年后,HBV-DNA虽然较治疗前下降了1/100,但是仍然可以检测到,需要注意是否有病毒学应答不佳(药物疗效不满意),需要咨询医生是否及时调整治疗。
HBV-DNA转阴后可以停抗病毒药物吗?
HBV-DNA经过抗病毒治疗后,体内HBV-DNA浓度出现降低,甚至HBV-DNA出现转阴,这时也不能私自停药。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并不能直接杀死病毒,只能抑制其复制,因此即使HBV-DNA低于检测下限也并不意味着体内的乙肝病毒就完全消失,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之下用药,这样才能防止HBV-DNA反转。
HB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HBV-DNA是HBV存在最直接的依据,是HBV复制的标志,是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的标志,对乙肝两对半起补充作用,是目前判断乙肝抗病毒药物疗效最敏感的指标,可检测出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乙肝病毒DNA(HBV DNA)转阴已不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少患者认为,转阴就是“安全上岸”了,不再坚持长期随访和复查。其实,乙肝病毒DNA转阴只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小目标”。通俗地说,乙肝病毒DNA阴性是指在受检者血液中找不到活动的病毒,传染性较低,但仍需要治疗。只有在停药后乙肝病毒DNA阴性、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才可称为临床治愈。
乙肝病毒DNA转阴后,需要每3~6个月进行1次随访,复查乙肝病毒DNA,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及肝功能等。乙肝患者尤其是合并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甲胎蛋白(AFP)检测和B超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定期复查主要是了解疾病有无进展,筛查有无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癌,以便早期治疗。
最新研究进展
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肝病协会年会上,研究人员公布了全球首创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特异性的自体T细胞受体 TCR-T细胞治疗产品SCG101最新突破性Ⅰ期临床研究数据,引发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震动。
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剂量递增研究,研究对象是连续接受 NRTI 治疗≥ 6 个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T-101 通过皮下 (SC) 注射给药。
结果显示,慢乙肝受试者在使用多剂量 HT-101 时,身体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更亮眼的是,所有 HT-101 治疗组的随时间在 400 毫克组,HBSAG最大平均降幅达 3.29log。尤为难得的是,两剂 HT-101 治疗过后,乙肝表面抗原反应稳稳持续了 20 周,无明显反弹迹象。
多数参与延伸期随访的 HT-101 给药组受试者,在 48 周时依旧牢牢守住了前期治疗的“战果”,维持着良好的乙肝表面抗原降幅。
最令人瞩目的是,在 400mg 剂量组中,有一位受试者仅接受两次给药,便上演了乙肝治疗的“奇迹”:乙肝表面抗原水平一路持续下降,直至 48 周时检测不到,实现了清除!
病毒转阴后不能轻易停药
文女士拿着两个检查结果来到了我的门诊
医生,你看我的病毒都转阴了
我说:是啊,才吃了4个月的抗病毒药病毒就检测不到了,可喜可贺!还是要继续坚持吃药啊!
文女士吃了一惊:病毒都没有了,还需要吃药吗?!
那么问题来了:乙肝病毒低于检测下限就可以停药吗?
答案肯定是:不可以!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是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方案之一。长期用药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然而,单纯靠口服 抗病毒药达到功能性治愈(即HBsAg转阴)的概率较低(大约1%),而且口服抗病毒药只能抑制病毒的复制,不能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因此停药后有复发的风险。
最近一项大型临床研究发现,停用口服抗病毒药后肝炎复发的概率有22.6%(350/1552),其中13名患者停药后出现了肝衰竭,3例不幸身亡。
多数复发发生在停药后的1年内。
哪些人容易复发呢?
1、男性、高龄
2、用药前HBV DNA超过5log10IU/ml
3、停药时HBsAg水平≥100IU/ml
4、使用TDF
因此,对于在服用抗病毒药的乙肝患者,建议延长治疗时间,尽量把HBsAg水平降低到低于100IU/ml,可以大大减少停药后复发的风险,而不是只关注乙肝DNA的水平。
呼吁
如果你属于乙肝病毒感染者、携带者或有相关风险,建议尽快进行乙肝病毒DNA检测,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定期进行乙肝病毒DNA检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肝脏健康,预防病情恶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控制乙肝病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