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待完善,四大维度保障老人生活质量
老年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待完善,四大维度保障老人生活质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会逐渐发生变化。比如代谢能力下降、呼吸功能衰退、心脑功能衰退、视觉和听觉及味觉等感官反应迟钝、肌肉衰减等。这些变化会影响老年人摄取、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使老年人容易出现蛋白质、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降低身体抵抗力,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因此,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疾病、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老年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事业,着力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对老年健康教育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和探索,但是现实乱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尚未建立起系统性的老年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缺乏规范立法与管理,存在潜在风险。在“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家庭是健康第一道关口”的今天,亟需各类教育机构、老年协会、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文化体育场馆等形成多元协调的老年健康教育服务供给体系。
当前,政府部门与老年健康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老年教育,要把老年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设、教育内容、师资队伍等作为构建老年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工作重点。制度是老年健康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决定性力量。作为第一属性的社会人,制度是其公共活动共同遵守的规程与准则。当前,老年健康教育没有在制度上形成市、区、镇(街)三级联动的健康教育体系。虽然针对老年教育的政策文件不少,由于制度建设不落地、不具体,致使对老年健康教育出现“九龙治水”的分散化、碎片化、间断性的特征。各个部门因职能交叉而使得政策实施难以集中统一,他们之间信息不能互相共享,难以形成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消耗宝贵的教育资源。
健康教育的内容设计是老年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载体,也是老年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工作的核心内容。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组织等多元供给主体必须要立足老年健康教育服务目标,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其生活实际、生活态度与生活经验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结构,并以此制定出符合老龄群体需求的健康教育内容,满足老龄群体健康需求。教育内容设计上要侧重于老年人健康教育精准化供给,包括运动锻炼、慢性病预防、心理健康等方面。
强化老年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是确保老年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从当前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来看,除老年大学与社区教育学校外,街道、居委会等机构在老年健康教育过程中很少设置专职教师或专职工作人员。因此,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优势,联合老年大学、职业院校等专业团队,从拓宽教师与专业人员的招聘渠道入手,提高老年健康教育的服务质量,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并且适应新时代老年教育发展的服务队伍,为老年健康教育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优质服务,推进老年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形成。
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的基石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22)》为老年人的饮食提供了权威指导。对于65岁至79岁的一般老年人,指南建议:
- 食物品种要丰富,动物性食物充足,常吃大豆制品。具体来说,每日应摄入120g
150g的动物性食物,包括鱼、畜禽肉和蛋类,同时每日饮用300ml400ml牛奶,保证摄入充足的大豆类制品。 - 鼓励共同进餐,保持良好食欲,享受食物美味。家人、亲友应鼓励老年人一同挑选、制作、品尝、评论食物,建造长者食堂、老年人餐桌,促进身心健康。
- 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延缓肌肉衰减,保持适宜体重。建议每日进行适量运动,保持BMI在20-26.9kg/m2之间。
-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测评营养状况,预防营养缺乏。每年可参加1~2次健康体检,监测身体状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对于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膳食指南则有更具体的建议:
- 食物要多样,鼓励多种方式进食。早餐应包含鸡蛋、牛奶和主食,中餐和晚餐则应包含主食、荤菜、蔬菜和豆制品。
- 选择质地细软、能量和营养密度高的食物,以适应老年人的咀嚼和吞咽能力。
- 每日摄入足量的鱼禽肉蛋类食物,同时饮用300ml~400ml牛奶,保证摄入充足的大豆类制品。
- 关注体重变化,定期进行营养筛查评估,预防营养不良。
- 适时合理补充营养,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日常膳食不能满足营养需求,可以选择强化食品,或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营养素补充剂。
- 坚持健身与益智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建议每周活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同时保持脑力活动,延缓认知功能衰退。
除了上述建议,老年人还应注意以下饮食要点:
- 蛋白质:牛奶、鸡蛋、瘦肉、鱼肉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
- 维生素A:猪肝、胡萝卜、芒果、樱桃等有助于视力和皮肤健康。
- 维生素B族:豆类、糙米、牛奶、家禽等富含维生素B1;瘦肉、蛋黄、小米及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B2。
- 维生素C:鲜枣、葡萄、橙子、猕猴桃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
- 维生素E:坚果、芝麻、猕猴桃、山药等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皮肤。
- 维生素D:可通过膳食补充剂(如鱼肝油)、白蘑菇、蛋黄、三文鱼等摄入,同时多晒太阳也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
- 铁元素:红肉、动物肝脏、动物血液、黑木耳等富含铁元素,有助于补铁。
- 钙:牛奶、紫菜、芝麻酱、虾皮等富含钙质,有助于保护骨骼健康。
- 碳水化合物:米饭、小麦、土豆等提供必要的能量。
适度运动:保持活力的关键
运动对于老年人来说同样重要。它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情,提高生活质量。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包括:
- 平衡练习:如太极拳和太极剑,已被证明能有效降低跌倒风险。
- 核心力量练习:有助于提高身体稳定性。
- 下肢力量练习:增强腿部肌肉,提高行走能力。
- 柔韧性练习:如瑜伽和舞蹈,有助于保持关节灵活性。
- 协调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预防跌倒。
具体运动建议包括:
- 踮脚运动:站立时双脚并拢,用力抬起脚尖,每次动作持续1至2分钟,每天重复3至5次。
- 拍手运动:每天起床后拍手10分钟,晚上散步时拍手半小时,有助于稳定血压和改善消化不良。
- 揉耳朵:用食指和拇指提拉耳屏和耳垂,每次3至5分钟,有助于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 肩颈拉伸:保持站立姿势,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轻轻向下伸左臂,手指指向地板方向,同时将头向右倾斜,保持10至30秒。然后轻轻将右臂伸向地面,然后将头左倾。两侧轮换重复3至5次。
- 一字马:在平地上取站位,两腿逐渐向前后打开,做劈叉的动作。当两腿分开到最大限度后,让两手撑住地面,再尽力让上身做下压的动作,保持30秒。注意不要使用暴力来强制劈叉,以免造成伤害。
心理健康:幸福晚年的保障
心理健康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抑郁症在老年人中的患病率约为7%,但这一情况常常被忽视。抑郁症不仅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对健康状况不佳的感知,导致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率和成本上升。
因此,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这包括:
- 建立个性化护理体系,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
- 加强社区支持,通过各类活动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老年人识别和应对心理问题。
- 鼓励家庭成员关注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及时提供支持。
定期体检:预防胜于治疗
定期体检是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重要手段。目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免费体检服务。体检项目包括:
- 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评估
- 体格检查:包括视力、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双上肢血压、脉搏、心肺听诊、腹部触诊、足背动脉检查等
-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尿酸、肝胆胰脾肾超声、心电图
- 中医体质辨识
体检结果将由家庭医生进行解读,并通过健康指导和定期随访等方式,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共同努力,创造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我们能够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让我们携手行动,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