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斗量冻粑:千年非遗的现代传承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09:3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斗量冻粑:千年非遗的现代传承

“哇,这个冻粑看起来好好吃!让我试试自己做!”在四川省峨眉市斗量村的非遗研学基地里,一群小学生正围在非遗传承人夏燕红身边,兴奋地学习冻粑的制作工艺。这是斗量村最新推出的“非遗+研学”项目,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家乡美食的魅力。

01

千年非遗,一脉相承

斗量冻粑是峨眉市的特色美食,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斗量冻粑就已闻名遐迩,成为当地百姓节日庆典和走亲访友的必备佳品。其制作工艺独特,选料考究,主要采用优质大米和土猪肉中的猪板油,经过浸泡、磨浆、发酵、包裹、蒸制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冻粑的制作关键在于低温自然发酵。将大米磨浆后,在5-8℃的低温环境下发酵19-21天,这一过程不仅影响口感,还体现了传统技艺的独特性。包裹时讲究力道,松紧适度才能保证最佳口感。最后,包好的冻粑需大火蒸煮40分钟才能熟透。成品冻粑色泽洁白,口感软糯香甜,风味独特。

02

创新传承,研学助力

近年来,斗量村积极探索“非遗+研学”新模式,让这项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机。村里专门设立了非遗研学基地,邀请非遗传承人夏燕红担任指导老师,定期举办冻粑制作体验活动。

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中,20名小小“研学官”在夏老师的带领下,从磨浆到发酵,再到包裹和蒸制,全程参与冻粑的制作过程。孩子们兴奋地揉搓着米浆,小心翼翼地用箬叶包裹,最后将冻粑放入蒸笼。当热气腾腾的冻粑出锅时,整个教室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我第一次尝试做冻粑,觉得特别有趣!原来我们平时吃的冻粑是这样制作出来的,以后我也可以在家里帮忙做了。”一位参与活动的小学生兴奋地说。

03

传承的意义

这种“非遗+研学”模式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冻粑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制作技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目前,斗量村共有15户村民从事冻粑制作,秋冬旺季时,每户日均制作量可达1500个,全村年销售额约500万元。通过“村集体+非遗传承人”的模式,斗量村不仅成功打造了集非遗技艺传承、冻粑制作与展销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还有效促进了当地就业,实现了粑叶的自产自销,既鼓起了村民的钱包,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峨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杨菲表示:“非遗研学活动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它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悟,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04

未来展望

随着“非遗+研学”模式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斗量冻粑。未来,斗量村还将进一步完善研学设施和活动内容,开发更多与冻粑文化相关的体验项目,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项古老的技艺。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斗量冻粑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代相传,永续发展。”夏燕红说。

斗量冻粑的故事,是峨眉市非遗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千年古城里,还有峨眉武术、高桩彩绘绑扎技艺、峨眉堂灯戏等数十项非遗瑰宝正在以创新的方式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遗产,正以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展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