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服药?
清晨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服药?
清晨高血压患者需要特别关注服药时间。研究表明,清晨和夜间高血压控制率低,危害巨大,会增加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卒中、肾衰以及靶器官损害风险。
什么是清晨高血压?
清晨高血压是指老年患者在醒后1小时内、服药和早餐前的家庭自测血压,或清醒后2小时内的动态血压≥135/85 mmHg。这个时间段的血压控制尤为重要,因为清晨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
清晨高血压的危害
清晨高血压控制不佳会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和卒中的风险。研究显示,血压在清晨快速上升会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因此,有效控制清晨血压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为什么要在清晨服药?
正常健康人的血压变化大多呈“两峰一谷”:晨起后血压会不断上升,在早上610点达到第一个高峰,之后逐步降低;到下午46时再逐步上升,出现另一个次高峰;晚上睡眠状态下血压又会再次下降,凌晨2~4点最低。
服用降压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稳定血压,因此,血压的波动水平决定了何时服用降压药。根据药物的起效快慢和维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效药、中效药和长效药三种。
具体服药建议
- 短效降压药:短效降压药一般会在服药后15分钟左右起效,持续时间5~8小时,一天需要服药3次。
- 中效降压药:起效时间在30分钟左右,药效可持续10~12小时,一天服用2次即可。
- 长效降压药:服药后0.5~1小时起效,药效持续的时间较长,一般一天服用1次即可。
根据降压药的种类不同,餐前和餐后吃也有区别。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这一类药物名字多以“普利”结尾,受食物影响较少,无论是餐前餐后都可以服用,但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这两个药物,食物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建议在餐前一小时服用。
-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这一类药物多以“沙坦”结尾,服药时间与进食无关,餐前餐后均可。
- 钙通道阻滞剂:这一类药物多以“地平”结尾,其中西尼地平容易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出现,所以建议在餐后服用,其他药物则不受限制。
- β受体阻滞剂:这一类药物多以“洛尔”结尾,其中普萘洛尔与食物同服会导致生物利用度增加,可以在空腹或随餐服用;美托洛尔普通片建议在空腹服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等,氢氯噻嗪、螺内酯建议餐中餐后服用,呋塞米则不受饮食限制。但为了减少夜尿,一般建议早晨服用利尿剂。
- α1受体阻滞剂:这一类药物多以“唑嗪”结尾,其中特拉唑嗪建议睡前服用,可减少直立性低血压风险;阿呋唑嗪控缓释片建议晚饭后服用。
服药注意事项
动态监测血压: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高血压患者,都可以通过动态监测血压来明确自己的服药时间。建议服药前一天进行24小时监测,之后选择高峰前2~3小时服药。一些没有条件24小时监测血压的人,也可以在一天中选择4个时间点,每6小时测量一次、连续测量3天,掌握自己的血压波动,得出最佳的服用时间点。
降压药漏服了:如果是短效降压药,建议及时补服,服用后要及时测量血压,出现头晕、胸痛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但如果是长效降压药,漏服后要先测量血压,如果血压正常偏高一点点的话,则可以不用补服。如果血压升高很明显的话,则建议补服。
药物相互作用: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要避免与多虑平、地高辛、利福平、抗心律失常药、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左旋多巴等药物联合服用,否则会让药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甚至会给健康带来毒副作用。
需要避免的降压药
短效“地平”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普通片,在服药后的确可以让血压快速下降,但降压波动幅度过大容易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一些患者会出现头痛、面部潮红等不适,甚至会下肢浮肿。目前,硝苯地平缓释片和控释片已经取代硝苯地平普通片。
复方利血平片:这类药物会给神经带来较大损伤,同时会增加肝肾代谢负担,在服药前一定要谨慎。且该药的作用十分单一,除了降压外不会起到任何保护作用。
复方罗布麻片:这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药物,价格也很便宜。但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复发罗布麻片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包括有头晕、心慌、胃痛等,长期服用还会带来心脏毒性、尿酸升高以及肝区疼痛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狼疮样皮肤改变。
清晨高血压患者应在清晨醒来后立即服用降压药,以及时控制血压高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如果你是清晨高血压患者,不妨咨询医生,调整服药时间,看看能否带来更好的疗效。大家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管理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