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女士教你如何应对孩子的掌控欲
韩女士教你如何应对孩子的掌控欲
韩女士最近很苦恼,她发现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儿小湉越来越难管教了。原本乖巧听话的女儿,现在却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她争执,甚至顶撞她。韩女士感到很困惑,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只是想管教女儿,却总是适得其反。
其实,韩女士遇到的问题并非个例。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阶段,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强烈的掌控欲。这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中找到答案。
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这个时期,他们开始强烈地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为了探索自我,他们往往会挑战传统观念和父母的权威,表现出叛逆的行为。
这种叛逆并非无端的反抗,而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如果家长能够理解这一点,就能更好地应对孩子的掌控欲。
那么,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掌控欲,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降低期望值。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规划发展,但这种高期望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所说:“父母过度的心理控制,会导致孩子三种表现:一是自控力极差,有没有父母管教天差地别;二是过度焦虑;三是逆反心理严重。”
其次,转换角色。家长可以尝试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附属品。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他们在合理范围内做出决定。比如,在选择兴趣班或周末活动时,可以给孩子提供几个选项,让他们自己决定。
再次,少说少做。减少过度的干预和控制,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这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而是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手。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父母管教孩子的目的是日后不管,为了孩子长大后能够独立,自己管自己。”
最后,改善沟通方式。当孩子情绪激动时,不要急于说教,而是先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用含蓄婉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直接命令或批评。比如,可以说:“我理解你的想法,但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样做可能带来的后果?”
需要强调的是,问题往往不在于青春期本身,而在于亲子关系。如果关系处理得好,很多所谓的“青春期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家长应该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和导师,而不是控制者。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引导,而不是过度的控制。只有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时,他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成长为独立、自信的人。
韩女士的故事,或许能给所有正在为孩子掌控欲而烦恼的家长一些启示:真正的教育,不是控制,而是引导;不是命令,而是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