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磷下降近七成,信宜黄华江治理入选广东美丽河湖案例
总磷下降近七成,信宜黄华江治理入选广东美丽河湖案例
在粤西的大地之上,信宜宛如一颗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彩。而贯穿其中的黄华江,恰似一条灵动的丝带,串联起信宜的山水画卷,孕育着这里的万物生灵。黄华江是茂名市信宜市的“母亲河”,属珠江水系西江的二级支流,北流河一级支流,在信宜境内河长98km,流域面积1326平方公里。黄华江是一条落差较大的河流,河床平均坡降5.36%,水资源蕴藏量10.64万千瓦,素来有“黄金水道”的美称。
往昔的忧虑:黄华江的困境
黄华江,这条古老的河流曾经一度承载着沉重的负担。特别是近十几年随着信宜市城镇化及农业商业化发展的加速,镇区生活污水的溢流及农业面源污染入河量不断增加。此外,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了黄华江的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小型水电站和闸坝破坏了其河道的连通性,进而影响水生动植物繁衍生长;沿程山体和河道过度开发导致雨季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促使水生态问题愈加复杂。河流水质经常出现夏季低氧问题和雨季总磷超标的问题,水相基本常年处于较为浑浊的状态。原来的“黄金水道”变成了水环境问题频发和水生态功能薄弱的“黄色水道”。
治理的决心:全方位的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
信宜市委、市政府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深度合作,建立华南所信宜水生态治理中心。治理中心提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的治水思路,建立治污水、保供水、防涝水、美好水“四水联治”的工作机制,科学系统推进黄华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全面形成水环境治理、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的科学严密长效机制,让黄华江两岸群众生活在水清、岸绿、堤固、景美的环境中。
系统治水,统筹多污染源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
2022年5月信宜市印发《信宜市四水联治工作方案》(黄华江流域),同年8月,印发《信宜市黄华江杨梅河流域水环境精准治理与水生态保护方案》,围绕黄华江“三水统筹”思路提出了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清单,将黄华江各监测断面的水质目标任务落实到各级“河长”。2023年,创新性出台《镇(街)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评分细则》《信宜市浊度考核方案》《信宜市“四水联治”工作考核方案》等系列考核办法,压实市级相关部门和黄华江沿程镇街的属地责任,做到治水有责、治水负责、治水尽责。
科学治水,提高专业化治水水平
信宜市坚持科学、系统、流域治理的治水思路,依托治理中心开展黄华江(信宜段)污染源调查、通量观测,精确识别污染源,并提出精准控制对策。针对黄华江夏季低氧和雨季总磷超标问题开展系统调查,科学分析研判低氧成因和水土流失敏感区域,编制形成“两单一图”(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问题点位图)。基于大量的深入排查结果,发现水土流失、畜禽养殖、镇村污水治理、农业面源等各类问题超500个。尤其对水土流失进行了流域细化摸查,发现278处水土流失片区。通过华南所水中心专业团队的技术支撑,黄华江流域治理形成了发现问题-溯源研判-提出方案-科学整治-反馈销号的系统科学且滚动更新的流域治理模式,提高了黄华江治水专业化水平。
精准治水,打造智慧化监管平台
信宜市建设了全省首个县级水环境智慧监管平台。该平台通过在黄华江流域安装10座小型自动监测水站,建立数据分析和指挥调度中心,运用多种科学技术手段,强化“源-网-厂-河-流域”水环境信息化管理和动态化管控力度,完善水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污染超标警告预警及污染溯源等长效机制,提高精准治污能力。大力推进水电站生态流量核定和泄放设施建设和改造,对市内小水电站安装生态流量监测监控设备,进一步加强河道生态流量监测。通过将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监测数据接入智慧平台,实现“三水”监测的网格化管理,通过平台自动定位和预警分析水质和水相异常河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水污染和水生态问题。
信宜市水环境智慧平台
生态治水,打造穿镇河道生态修复样板
市委、市政府按照“水质净化、管线隐化、岸坡软化、生态强化、景观美化”思路,从3方面推动黄华江流域穿镇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一是河道综合整治,构建旁路生态湿地、“水下森林”湿地,优化提升河道水坝景观,利用河道砾石搭建鱼类活动缓冲区。二是河堤综合整治。整治左右岸管网和毛墙,对下游段左右岸混凝土侧壁美化,对生态修复段河堤全部软化修复,遮挡美化检查井。三是河岸综合整治。构建缓冲植物带、植物护岸,改造混凝土河岸为生态拦截沟。目前已修复河道长度4.8公里,修整隐化管网6公里,观景平台3座,生态跌水坝3座。
修复后的河道流水潺潺,水清见底,岸边水草油绿,浅滩湿生植物照水映妍,成为了群众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黄华江钱排段整治前
黄华江钱排段整治后
黄华江钱排段整治前
黄华江钱排段整治后
美丽的蜕变:黄华江的现状
经治理中心研判,黄华江信宜段属于华南丘陵区源头型河流,主要问题不是水质污染,而是夏季低氧、水土流失及农业面源等水生态问题,而解决此类问题需用的是生态方法,最核心的就是三水统筹、协同治理。2021年以来,华南所水中心技术团队依托治理中心,为黄华江提供了全过程、保姆式、定制化的驻点帮扶治理服务,支撑重点开展了水土流失、镇区管网、农村污水,畜禽养殖等专项整治行动,同时积极探索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协同治理路径,按照“干流保护为主、重点支流修复为辅”思路,精准控制面源污染,推动流域生态修复,促使黄华江实现了水质稳定变好(主要超标因子总磷下降69.79%)、水相显著变清(浊度下降47.08%)的蜕变,为打造美丽信宜增添浓重的生态底色,同时也为全省优良水体稳定达标和生态修复探索了新路径。2024年11月,黄华江成功入选为2024年广东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如今的黄华江,江水清澈见底,江底的沙石粒粒分明,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穿梭,虾蟹在石缝间嬉戏。河岸两侧,植被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江水的宁静。随着水环境的改善,黄华江流域的生态旅游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沿江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人们可以乘坐游船,畅游在黄华江之上,欣赏两岸的青山绿水。江畔的古老村落也被开发成了特色旅游景点,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传统的乡村文化,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黄金水道”重获“新生”!
黄华江流域治理的成功,是信宜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她现在已经成为了信宜市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它将以清澈的江水、繁荣的水生态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探寻它的美丽,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这条古老的河流将继续奔腾不息,孕育着信宜的未来,见证着这片土地的繁荣与发展。
黄华江整体景观图
本文原文来自scie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