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守护我们的家园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守护我们的家园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预防毒品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更是构建和谐社区环境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创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持续完善“五化”措施,探索建立“五个”体系,为自愿戒毒人员打造了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平台。
契约化管理:构建严密管控体系
重庆市戒毒康复所坚持契约化管理,建立“三管”管控体系。通过强化组织管理、协议管理和制度管理,构建起模拟社区化、半封闭式的管控格局。与自愿戒毒人员签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实现契约化、协议式管理。同时,建立健全安全管控制度体系,坚持“人、物、技、联”四防一体化建设,打造戒毒康复“安全岛”。
专业化治疗:科学戒治体系
在专业化治疗方面,重庆市戒毒康复所建立了“四治”戒治体系。实施药物治疗,与社会专业机构深度合作,采用西药和中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案,累计为3000余名自愿戒毒人员实施生理脱毒治疗,生理脱毒完成率达90.6%,好转率达92.3%。同时,开展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运动治疗,通过经颅磁刺激、针灸推拿、艺术治疗、VR治疗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戒毒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
系统化康复:全方位支持体系
系统化康复体系注重教育、技能培训和情感支持。开展课堂化和个别化教育,引导戒毒人员树立正确三观。坚持培训强技,开设电工、厨师、茶艺和电商等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600余人,其中800余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通过家庭帮教和社会帮扶,帮助戒毒人员重树生活信心。
社区化生活:营造温馨康复环境
社区化生活体系注重政策保障、环境打造和文化生活。对困难自愿戒毒人员实行“三免一保障”优惠政策,打造“园林式”“校园式”场所环境,定期组织各类主题活动,营造温馨的康复氛围。同时,开展实景化“渐进式”回归社会训练,畅通再社会化通道。
社会化延伸:构建长效支持体系
社会化延伸体系包括禁毒戒毒宣传、家庭戒毒康复指导、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和社工义工培训。创新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定期服务家庭戒毒康复人员,建立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点,持续提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水平。
浙江省戒毒管理局组织编撰的《高危情境识别与防复吸训练手册》为戒毒人员及其家属提供了专业指导。手册分为专业理论版和社会公众版,从正强化和负强化两个视角列举了8个常见的高危情境,围绕预防和应对两个方面,从自救和他救两个角度给出专业建议。手册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戒毒人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尽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自愿戒毒机构数量减少、成瘾医学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专家建议,未来应加强戒毒康复与精神医学等学科领域的整合,开发新的防复吸干预技术,同时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对戒毒康复的理解与支持。
政策支持是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重要保障。根据广东省禁毒条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地的公安派出所负责吸毒检测,社区戒毒工作机构应予以协助。对于吸食、注射海洛因等成瘾严重的人员,公安机关可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这些政策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不仅是帮助戒毒人员重获新生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环境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健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以及强化监督评估,我们能够有效地减少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