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家宝藏》揭秘长江黄河:一北一南两母亲,塑造中华民族精神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05:4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家宝藏》揭秘长江黄河:一北一南两母亲,塑造中华民族精神

“我们行中正之道,不偏不倚。我们凝万古血脉,铁骨铮铮。我们观测自然的规律,顺天而行。我们沿袭祖先的智慧,逆境求生。千百年来,是谁触碰到时间的规律?是谁突破了空间的局限?又是谁照亮了华夏生而不凡之路?敬天法祖,守望天下。故宫博物院邀您一起承古拓今,锚定未来。”

这是《国家宝藏》第四季的开篇词,也是对长江黄河这对母亲河最好的诠释。在最新一期节目中,节目组聚焦长江黄河,深入探讨了为何长江被称为“江”,黄河被称为“河”,揭示了这两个重要河流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01

江河之名:地理与文化的双重密码

在中国古代,“江”和“河”并非简单的地理称谓,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长江,古称“江”,黄河,古称“河”。这种命名差异,背后隐藏着地理与文化的双重逻辑。

从地理上看,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汇入东海,全长6300多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黄河则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汇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长江水量充沛,季节变化小,而黄河水量相对较少,且季节变化大,容易断流。

这种地理特征,也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孕育了稻作文明,形成了温和守矩的文化性格。黄河流域则气候干燥,水土流失严重,孕育了麦作文明,形成了坚韧顽强的文化性格。正如节目中所说:“江河塑造着祖国大地,也塑造着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品格。”

02

大禹治水:人与自然的千年博弈

在长江黄河的文化叙事中,大禹治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国家宝藏》节目中展示了青玉雕大禹治水山子,这件珍贵文物高224厘米,宽96厘米,重5350公斤,是中国玉器史上最大的一件玉雕,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它以山水人物为题材,雕刻了大禹治水的场景,展现了中国古代玉雕工艺的最高水平。

大禹治水的故事,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博弈,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他采用疏导的方法,历经13年,终于治水成功,奠定了九州的基础。这个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面对自然挑战时的智慧和毅力,也塑造了“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的大禹精神。

03

文化传承:从庙堂到江湖

长江黄河不仅是自然的河流,更是文化的载体。《国家宝藏》节目中提到,长江之浩渺,乌江之险峻,嘉陵江之宽广,赋予了巴渝儿女刚劲坚韧的性格底色。这里孕育了太多英雄故事,从三国时期的刘备托孤,到抗战时期的重庆大轰炸,再到新时代的三峡移民,长江流域见证了无数历史传奇。

黄河则孕育了璀璨的中原文化。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从夏商周到汉唐宋,黄河两岸诞生了无数文明瑰宝。正如节目中所说:“黄河岸边,我嗟叹,情动于中,我咏唱,歌以言志,我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后来,在庙堂、宴会、田间,我放声歌唱。于是,我由歌变成诗,由诗变成经典。”

04

物华天宝:文物里的江河故事

《国家宝藏》节目中展示了多件与长江黄河相关的珍贵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比如伏鸟双尾青铜虎,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展现了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辉煌。这件文物造型独特,虎身伏卧,背上有立鸟,体现了古代赣鄱地区对虎图腾的崇拜。

再如雪景寒林图,这是北宋画家范宽的代表作,描绘了北方冬日山川的壮美景色。画中群山耸立,寒林萧瑟,溪流静谧,展现了黄河两岸的自然风光。这幅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宋代自然环境和山水画发展的重要资料。

05

结语:江河万古流

长江黄河,一北一南,从高原奔流而下,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正如《国家宝藏》节目中所说:“滔滔江河,还待后人来。”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两条母亲河,传承千年文化,续写新的辉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