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众包骑手的出路在哪里?
美团众包骑手的出路在哪里?
2024年,美团平台上众包骑手的收入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最新数据显示,众包骑手的收入普遍低于专送骑手,尤其是在低线城市,收入水平更是不容乐观。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平台经济下灵活就业的现状,也凸显了众包骑手面临的收入困境。
收入困境:每单收益低于6元
根据美团平台的最新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在北上广深等高线城市,高频骑手月均收入为7629元至10865元。而在三四五线城市,这一数字则降至5720元至7803元。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高频骑手”是指当月接单在22天及以上、日均接单时长在6小时及以上的骑手,可以理解为是以此作为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对于普通众包骑手而言,收入情况更为严峻。在A级城市(部分直辖市、省会和经济发达地市),普通众包骑手月均收入仅为6537元;而在C/D级城市(三四五线城市),这一数字更是降至5720元。这意味着,对于许多众包骑手来说,每天的收入可能还不足6元/单。
收入差距:专送骑手收入翻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专送骑手的收入要高出许多。在A级城市,乐跑骑手月均收入达到9821元;在B级城市,这一数字为9222元;即使在C/D级城市,乐跑骑手的月均收入也有7803元。这意味着,同样是骑手,专送骑手的收入可以达到众包骑手的1.5倍甚至更高。
造成这种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平台的派单机制和奖励制度。专送骑手通常与平台签订劳动合同,享受更稳定的派单和更高的奖励。而众包骑手则更多依赖于抢单,收入受订单密度和竞争激烈程度影响较大。
成本结构:平台经济下的“轻”与“重”
这种收入差距背后,折射出平台经济下不同的运营模式。以美团和美国外卖平台DoorDash为例,两者在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DoorDash采取的是“轻资产”模式,主要依靠众包团队,目前雇佣了超过100万骑手,仅为美团的七分之一。这种模式下,DoorDash可以将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同时专注于技术开发和平台运营,因此毛利率较高,达到近50%。
相比之下,美团则采取了“重资产”模式,拥有超过700万骑手,包括众包团队和专送团队。2021年,美团外卖骑手成本高达682亿元,占餐饮外卖收入比例达71%。这种模式虽然能够提供更稳定的服务,但高昂的人力成本也压缩了利润空间。
转型之路:从骑手到创业者的蜕变
面对收入困境,一些有远见的骑手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阿强的故事或许能为众包骑手提供一些启示。
阿强曾是一名美团众包骑手,一场车祸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他利用在做骑手时积累的人脉,决定转行做海鲜生意。尽管创业初期遇到了重重困难,包括被供应商欺骗、海鲜保存运输问题等,但阿强没有放弃。他努力学习海鲜知识,优化采购和运输流程,最终生意逐渐走上正轨。
阿强的故事说明,众包骑手完全有可能利用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资源和经验,转型到其他行业。关键在于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断学习新知识,同时善于利用社会支持。
未来展望:灵活就业与政策保障
在平台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灵活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据统计,2023年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总数约为745万人。这些骑手中,既有掌握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也容纳了大量低技能劳动者和就业困难人员。
为了更好地发挥平台经济的就业“蓄水池”作用,政府、行业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一方面,应适时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限制新职业发展的不合理规定,支持企业灵活用工;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健全与平台用工相适应的保障体系。2022年起,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在7省市的7家平台企业顺利开始,截至今年9月份,职业伤害保障参保人数已达978.65万。
对于众包骑手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关注收入问题的同时,更应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未来做好准备。正如阿强的故事所展示的,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善于利用社会支持,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