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揉眼到视后像:光幻视现象的原理与表现
从揉眼到视后像:光幻视现象的原理与表现
你是否曾经在闭上眼睛后,看到过五颜六色的光点或图案?这种现象被称为光幻视,是一种常见的视觉现象。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光幻视的产生原因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
“眼前的黑不是黑”,每当人们用手揉搓双眼,在一片黑暗中,总能看见隐隐约约的波纹或图案在眼前“一闪而过”。亦或是在盯着屏幕看了一整天后,闭上眼,不由得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五彩斑斓的黑”。
那么,为什么在我们闭上眼后还能“看见”呢?我们看见的又是什么?
眼里的光——光幻视
几千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就已提出,人体中有一种柔和的光芒,这是一种存在于我们眼睛里的火焰,但其属性不是燃烧,而是由造物主设计的。
而今,随着对人类视觉的不断认识,这种光被赋予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光幻视。
把你的视觉系统比作照相机。当你闭上眼,你的视觉系统相当于盖上了镜头盖。但摄像头(视网膜)还在工作中,依旧在接收并上传数据。
如果此时视网膜受到刺激产生了电信号,大脑视觉中枢就会接收到信号,让你看到不存在的光。
你闭眼后看到的光影的强弱,取决于视网膜产生的电信号的强弱,也就是说刺激越强,闭眼后的光影越明显。
但如果用手稍微用力按压或揉眼睛,就会看到很明显的光影。
外力在压迫视网膜时,会产生电信号,这种电信号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也就是说大脑接收到信号的时候,转化为的图像和颜色也是随机的。除了外力,药物和电刺激也可以产生光幻视。
光幻视是否有害?
➤ 普通人的正常反应
除去用力揉眼睛,过度用力地睁开眼睛、剧烈打喷嚏或咳嗽以及偏头痛等情况出现时,也会产生光幻视。对于咳嗽喷嚏而言,这是由于外界的刺激会间接地压迫眼球,令视网膜血管短时间缺血,从而刺激到大脑的视觉皮层引发光幻视。而对于偏头痛而言,虽无明确考证,但当前主要将其认定为脑电活动的局域异常放电所引发。
除此之外,宇航员也会是光幻视的“常客”。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由于受到宇宙射线(高能粒子辐射)的作用,超过80%的宇航员都在任务中,感知到光幻视。
当然,对于大脑皮层的直接刺激也会是引起光幻视的一大因素,如功能性磁共振检查或脑电图等。
➤ 视障人士的希望
对于部分后天的视障人群而言,他们也具有产生光幻视的能力。故而在当下,相关研究者便以此为切入,通过让他们佩戴特制的设备,利用摄像机捕捉周围的视觉图像,随后经过计算机转换成电信号后,再度传输给大脑,以此让这些人群得以看到类似光幻视现象的光亮条纹,并显示出物体的大致轮廓。
那些年
我们经历过的光幻视
➤ “五彩斑斓的黑”——视后像
视后像作为光幻视的其中一个类型,往往会出现在长时间注视某个物体后,当你移开视线或闭上眼睛,你仍然可以模糊地看见那个物体的图像,但可能会出现部分颜色的偏差。
形成原因:视网膜中的成像细胞接受了大量的光线刺激,导致其产生了较多的激发态分子,处于活跃状态。而当我们突然转移视线或闭眼时,这些分子则还未能及时淬灭产生光子,就被视网膜所接收。由此就会让原来物体的影像在你眼前再停留一段时间。
➤ 随光而生的喷嚏
人群中有大约10%到35%的人,在见到阳光或强灯光照射时,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鼻腔发痒的体感并引发打喷嚏的症状。
形成原因:首先,人体中嗅觉受体与视觉受体的位置临近,且受同一条三叉神经支配,容易产生互相地干扰。由此,当人体在受到强光刺激后,便会通过视觉神经向大脑发送“瞳孔缩小”的信号,但由于视觉与嗅觉的混淆,则让鼻腔误以为受到了刺激,进而产生了“喷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