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只此青绿》:一场穿越千年的艺术之旅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05:0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只此青绿》:一场穿越千年的艺术之旅

2024年国庆档,一部以北宋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为背景的电影《只此青绿》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引发观影热潮。截至10月16日21时,该片票房已达4321.4万元,AI预测总票房将超过5000万元。作为一部歌舞题材电影,《只此青绿》不仅在同档期中获得综合口碑第一,还是观众二刷最多的电影。

01

《千里江山图》:千年文化瑰宝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传世之作,创作于公元1117年左右。这幅画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和宏伟壮观的构图,展现了中华大地的壮丽山河。画中的山水、建筑、人物等元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审美观念。这幅画不仅是北宋时期社会繁荣稳定的见证,也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

02

电影《只此青绿》:穿越千年的艺术之旅

电影《只此青绿》由孙嘉编剧,讲述了现代文物研究员在《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之际潜心钻研,穿越九百余年时空走入北宋少年画家希孟的内心,目睹了希孟呕心沥血忘我创作,与无数劳动者携手,历尽千辛万苦创作出传世画卷的历程。

电影保留了原版舞剧的核心故事,通过问篆、唱丝、听雨、磨石、习笔、淬墨、青绿、入画等篇章,展现了北宋画家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过程。影片以“只此青绿”命名,以画中主色调“青绿”为视觉线索,探究画作形成所需的篆、绢、颜料、笔、墨等材料和工具的制作工艺,深度提炼并展示多项中国传统非遗技艺。

03

艺术创新:舞台艺术与电影技术的完美融合

电影《只此青绿》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创新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将传统的舞台艺术与现代电影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听体验。这种跨界融合的方式,既保留了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又借助电影的叙事技巧和视觉效果,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元。

在电影中,摄影机打破了舞台的第四面墙,通过丰富的视听语言,将中式美学表达得淋漓尽致。近景、特写等画面能将演员的表演细节与情绪放大,迅速与观众建立共鸣。特别是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主观视角镜头,以及细腻的表情捕捉,使得整部作品在写实与写意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04

文化传承:致敬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

《只此青绿》不仅是一部艺术电影,更是一部文化传承之作。影片通过展现《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过程,向观众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画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古代劳动者的智慧与汗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

“只此青绿”已成为中国美术和美学的一种标志。在影片中,“只此”代表的是一种文化自信,而“只此青绿”代表的也是一种高度概括的文化审美。电影通过展现这幅传世名画的诞生过程,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05

观众反响:口碑票房双丰收

《只此青绿》的上映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许多观众表示,电影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让他们仿佛亲身走进了《千里江山图》的世界,感受到了那份宁静致远的美。影片豆瓣评分8分,被观众称赞“中式美学天花板”,也获得专业人士好评。

电影的成功也带动了更多观众去剧场观看舞剧《只此青绿》,并推动了相关IP的开发。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推出了《只此青绿》数字藏品纪念票,在北京、天津、杭州开辟“只此青绿”主题生活店,延续“青绿”之美的《只此青绿》交响音乐会发布会11月将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这些都助推“青绿”进一步出圈,扩大受众群。

06

结语: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的典范

电影《只此青绿》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良的制作和创新的艺术形式,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影片通过展现《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过程,向观众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同时,电影也展现了中国电影人在艺术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