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量仅70万吨,五常大米市场90%为假冒产品
年产量仅70万吨,五常大米市场90%为假冒产品
五常大米,这个曾经被誉为“中国最好稻米”的产品,近日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知名打假人王海的一纸举报,揭开了五常大米市场上存在的惊人真相: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甚至一些知名品牌也难逃其咎。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全民追捧:五常大米的走红之路
五常大米的走红,离不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助推。节目中,五常大米被冠以“中国最好稻米”的美誉,从此名声大噪。加之当时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五常大米以其天然、健康、香甜的特质,迅速成为国民食材的代表。
五常大米之所以备受推崇,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品种优势密不可分。作为黑龙江哈尔滨市五常市的特产,这里产出的大米普遍采用“稻花香2号”这一优质品种。这种大米不仅口感香甜,而且产量稳定,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高端大米代表。
打假人王海揭露惊人真相:金龙鱼五常大米涉嫌造假
近日,知名打假人王海发布调查视频,直指金龙鱼五常大米存在严重的以次充好问题。视频中曝光了金龙鱼五常大米的供货商——阔海米业,涉嫌使用外地产的其他品种大米冒充五常米。
调查人员发现,阔海米业收购的大量大米来自外地,运输车辆也挂着外地车牌。经询问司机得知,这些大米是“中科发5号”品种,而非正宗的五常稻花香2号。值得注意的是,中科发5号是2018年才审定通过的新品种,与稻花香2号相比,产量更高且抗病性更强,外观和口感也颇为相似,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
王海团队进一步对全网销量第一的金龙鱼五常大米进行了品种测试。结果显示,该产品与稻花香2号的相似度极低,反而与中科发5号的相似度高达97%以上,基本可以判定为假冒产品。
面对打假指控,金龙鱼方面迅速启动危机公关,声称所有种子在种植前都会进行检测,以保证品种纯正。然而,这种说法显然难以打消消费者的疑虑。在农产品领域,尤其是大米这样的大宗农产品,要确保每一粒米都符合标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五常大米造假现象频发:年产量70万吨 vs 市场销量1000万吨
事实上,五常大米的造假问题早已不是新鲜事。自2014年走红以来,各地市场上就陆续出现了大量假冒五常大米。据报道,在当地年产量仅有70万吨的情况下,市场上销售的所谓“五常米”却高达1000万吨,这意味着市面上90%以上的五常大米都是假冒产品。
五常市政府曾多次尝试打击假冒行为,包括到外地调查举报、给当地种植户发放认证码等,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原因在于:一方面,五常大米与普通大米在外观和口感上差异不大,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另一方面,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得一些企业和农户不惜铤而走险。
消费者该如何理性看待五常大米?
面对五常大米市场的乱象,消费者应当保持理性。大米作为一种基础农产品,其品质更多取决于种植和加工过程,而非产地。普通消费者很难通过感官辨别大米的真伪和品质,一味追求所谓的“正宗”反而容易被不法商家利用。
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大米时,重点关注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安全认证,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根据自身需求和消费能力做出合理选择,避免盲目跟风。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