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病毒学青年学者研讨会在重庆召开,聚焦抗病毒新药研发与乙肝治疗突破
全国病毒学青年学者研讨会在重庆召开,聚焦抗病毒新药研发与乙肝治疗突破
2024年9月28日,第六届全国病毒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4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聚焦病毒学前沿领域,包括病毒与宿主互作机制、病毒遗传进化与分子流行病学、病毒感染免疫与致病机制及病毒诊断、药物和疫苗研发等议题。
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教授在会上分享了《抗病毒药物研发实践与思考》,深入探讨了当前抗病毒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挑战。他指出,尽管近年来抗病毒药物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病毒变异速度快、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以及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都给药物研发带来了新的难题。黄教授强调,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以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尤红教授则分享了慢乙肝功能性治愈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她指出,慢乙肝的功能性治愈是当前研究的重要目标,即完成有限疗程治疗后,患者的血清HBsAg和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同时HBeAg阴转、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肝脏炎症缓解和组织病理学改善,终末期肝病发生率显著降低。研究显示,HBsAg清除可显著降低CHB患者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生风险。
在众多新型药物中,小核酸药物的研发进展尤为引人注目。小核酸类药物,包括siRNA(小干扰RNA)和ASO(反义寡核苷酸),通过RNA干扰机制靶向mRNA和pgRNA,有效抑制HBV抗原的产生和病毒复制。其中,Bepirovirsen作为ASO的代表药物,已获得CDE突破性疗法认证。临床试验数据显示,Bepirovirsen在降低HBsAg和实现功能性治愈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本次会议不仅展示了我国在病毒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为预防和控制病毒感染提供了新的策略和希望。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面对新发传染病、耐药性病毒以及全球化带来的跨境病毒传播等问题,病毒学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年病毒学者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推动我国病毒学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